第十三卷:三峰競秀 第40節 無聲之戰(第2/2頁)

據說鐘躍軍的這份方案在一出台之後就遭到以尤蓮香為首的市政府一班人的集體反對,除了副市長竺文魁給予了支持外,因為他本來是這個計劃的始作俑者之一,其他人都不看好,在市委這邊鐘躍軍一樣是一個孤獨者,無論是陸劍民還是焦鳳鳴都不支持他的這份方案計劃,這一度讓鐘躍軍有些絕望。

尤蓮香反對的一大理由就是這個方案嚴重脫離了寧陵實際,在經濟技術開發區和西江區的河南新區以及臨港新區中都尚有大量閑置用地沒有得到開發之前,卻又把城市發展目光轉向了更加偏遠的東江區,這純粹就是頭腦發熱。

財政困難也是另一個難題,和懷慶相比,寧陵市財政收入更加拮據,其稅源也相當薄弱單一而不穩定,非稅收入相當慘淡,相較於市裏財政的捉襟見肘,西江區和花林縣等兩三個縣區的財政收入就要寬裕許多,這也是當初黃淩一力要全力打造市裏的經濟技術開發區,又想要收走臨港新區和河南新區的主要原因。

應該說鐘躍軍的想法是比較超前的,河南新區和臨港新區其實面積並不算大,這兩個新區現在是西江區的經濟發動機,市裏兩度提議將臨港新區和河南新區收歸市裏,合並到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裏去都遭到了西江區的堅決反對。

曾令淳雖然平時性格平和,但是在這個問題上卻是異常的堅決,西江區的幹部在這個問題上也是空前團結,連宗建也是旗幟鮮明地表示反對市裏摘桃子的舉動,因為越秀河大橋最初市裏是不願意出資的,後來還是區裏通過各種渠道籌集了部分資金,市裏才勉強補貼了部分資金,現在市裏想來一網打盡,自然要遭到堅決抵制。

而河南新區和臨港工業區無法收歸市裏,市裏在越秀河和烏江之間的規劃就要受到區裏意見的影響,雖然市裏可以在重大問題上以統籌規劃的名義來協調,但是畢竟區裏也是一級黨委政府,利益之爭使得市區兩級在這個區域的權責利益之爭顯得格外激烈。

所以鐘躍軍就跳出了市區一直走向西向南發展的思維窠臼,把目光轉到了烏江以東、915國道以南的東江區。

但是這也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東江區境內的基礎設施幾乎是一片空白,如果要將市區規劃法展方向向東轉向,那麽市裏就不得不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投入巨大,這也是尤蓮香堅決反對的主要原因之一。

東江區的區委區府所在地筍塘鎮在東江區建區時純粹就是一個普通鎮甸,整個東江區幾乎就沒有一家像樣的企業,無論是工業基礎還是財政稅收底子都只能用孱弱兩個字來形容,以至於在原寧陵市一分為二劃為西江區和東江區時,原來寧陵市的幹部寧肯挨處分也不願意去東江區。

以至於最後不得不采取硬性安排指標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夫妻倆都在政府部門就必須有一個去東江,而事業編制願意到東江的就轉為行政編制,而普通幹部到東江,多多少少都能撈個一官半職。

烏江以東的東江區基本上就是一個農業地區,名義上是一個區,但是以烏江為界,幾乎就是兩個世界,當西江區經濟總量在2001年已經突破了28億時,農民人均純收入已經突破2000元時,東江區的GDP還在為爭取過9億而奮鬥,最終也只達到了八億八千萬,不及對方三分之一,而農民人均收入僅僅到一千七百元,比起西江區差距達到三百元。

而鐘躍軍提出向東發展的主要理由也就是利用城市發展,帶動東江區經濟發展,促進東江區進一步融入寧陵城市經濟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