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三峰競秀 第41節 無法停步(第2/2頁)

懷慶經濟發展已經進入快車道,尤其是和訊科技在三月的投產創造了一個建設的“和訊速度”,堪比在安都高新技術開發區的“華芯奇跡。”

這家企業立時就產生了立竿見影的效果,而緊隨的精英科技、仁寶電子、廣達電子等多家企業也將陸續投產,趙國棟估計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懷慶增速都會一直高居榜首。

電子產業的蓬勃興起將極大拉動懷慶經濟崛起,估計全年加增甚至有可能過百分之三十五,這是一個全省甚至全國所有地市都望塵莫及的速度。

永梁也不示弱,隨著國內房地產市場逐漸升溫,各地建築行業也是興旺發達,極大拉動了永梁的主導產業——建材和化工產業,甚至連寧陵港的生意興隆也有很大程度來自於永梁這些大宗貨物的外銷。

至於通城經濟增速提源於中石化去年開始在通城的大型整裝天然氣氣田開發,由此帶動了一系列天然氣化工和設備產業的投入,使得通城經濟發展也迎來了以高速增長期。

寧陵呢?寧陵該怎麽辦?

趙國棟雙手撐在窗台上,注視著窗外。

寧陵市委市政府大樓位置平行而立,都處於烏江岸邊,北距915國道兩點五公裏,南距西江區委區府所在的越秀河與烏江交匯處兩公裏。

市委市府平行而立,只是隔了一道並不寬的小巷,小巷是封閉的,但是中間卻有兩道門將市委市府連通起來,一條綠蔭夾道將市委市府連通起來,方便市委市府領導以及兩邊工作人員進出來往。

經濟發展永遠是主線,以寧陵目前的財政狀況,要想實現民眾所期望的民生保障工程得到提高,那就需要在財政稅收上的大幅度增加,開源節流,開源永遠勝於節流。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鐘躍軍的新城市建設規劃方案也是一種拉動經濟促進稅收增加的方式,只不過在基礎設施上的先期投入又會讓財政支出陷入困境,這似乎就是一個無解的死結。

大規模投資基礎設施拉動經濟,反過來促進稅收和非稅收入比如土地出讓金的大幅度增長,回補財政的缺口。看起來很美好很合理,問題在於先期投入相當巨大不說,而且是否能夠收到預期效果也很令人質疑。

寧陵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及西江區的河南新區和臨港新區企業投資和新增企業數量都明顯下滑,這是一個相當危險的信號,尤其是在開發區、河南新區、臨港新區仍然保有較大面積的可供建設的工業用地情況下,這就不能不讓人感到擔心了。

寧陵2002年第二季度能保持第五的增幅很大程度來源於雲嶺金馬河電站最大的一個,關鍵性工程——咕嚕溝電站全面啟動、安湘鐵路寧陵路段全面進入建設階段、安湘高速土城——西江段和花林——曹集段也都進入了全面施工階段,這三大建設工程起到了關鍵作用,建築業產值的巨大增幅扛起了寧陵二季度GDP增幅能勉強保持前五的半壁江山。

在全市各縣區的增幅中,趙國棟也仔細研究過,除了開發區、雲嶺縣、花林縣以及西江區過了百分之十六的增速之外,其他縣都不盡人意。尤其是東江區、曹集縣、豐亭縣、土城縣更是以低於全市平均增幅五個百分點的增速低位運行。

如果扣除幾大建設項目拉動的影響,這讓趙國棟越發感覺到寧陵真的再出現一種兩極分化的狀態,那就是發展先行者愈快,而發展落後者愈落後,而即便如此,發展先行者愈快的幅度也在呈下滑趨勢,這更增加了趙國棟肩上的壓力。

怎樣激勵發展快者愈快,而發展落後者奮力趕上,這個問題擺在了趙國棟面前。

這不僅僅是引進幾個項目拉來幾項投資或者調整某項產業結構那麽簡單,在趙國棟看來,歸根結底還是幹部的思想觀念、工作作風、責任心、敬業心等等綜合體現出來的能力素質問題,尤其是縣區領導班子這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