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卷:厚積薄發 第九節 遊說(第2/2頁)

對於趙國棟的出現。應東流並不感到驚奇,楊勁光提前通知了他,寧陵市委書記有重要工作向自己匯報。

“這麽早,國棟?”應東流瞅了一眼這個滿臉堆笑跟上前來的年輕人,心中卻禁不住有些感慨。

當初質疑自己選擇趙國棟擔任寧陵市委書記的聲音這個時候已經徹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又有一種聲音浮起,趙國棟擅長經濟工作,綿州經濟基礎良好,但是這兩年發展滯後,是不是可以考慮讓趙國棟接掌綿州,這讓應東流心中也是對同僚的短視很有些不解。

是真的覺得趙國棟到每一地都能創造奇跡,還是另有所圖?或者是他們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讀判斷方式?

有一點共識毋庸置疑,那就是趙國棟在寧陵市委書記這個位置上幹得很好,很成功,他在那個時候選擇趙國棟出任寧陵市委書記是極其明智的決斷。

去年安原經濟增速放緩,但是自己到京裏去開會卻比安原經濟發展提高更受到眾人矚目,寧陵奇跡這個傳奇故事似乎很是深入人心,一個地級市GDP增速超過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增速,而且並非一個資源型城市,這不能不引起大家側目,而這個市的市委書記出任時甚至只有三十三歲,甚至連中組部主要領導也在閑談時問及過自己,當初安原省委之所以選擇趙國棟擔任市委書記時是基於什麽樣的理由和信心。

什麽理由和信心?是別無選擇還是真的十分看好趙國棟。或者說有一種補償心理?抑或是三者皆有?應東流現在也說不清當時的想法,如果說一定找一個比較切合實際的理由,那就是當時希望趙國棟去闖一闖,反正寧陵的經濟總量在全省還遠遠說不上舉足輕重,失手了也影響不了大局。

“應書記,走一圈啊?我陪您走走?”趙國棟樂呵呵的搓著手緊跟在應東流一側,稍稍慢一步。

“好啊,還有十來分鐘,我也就想在這後邊轉一圈。”應東流點點頭,示意秘書不必跟著自己,“馬上就要去黨校學習了吧?市裏時請安排好沒有?”

“都安排好了。躍軍市長情況比我還熟悉,絕對沒問題。”趙國棟含笑接著話頭,“不過我們市裏剛開了常委會,研究了市裏今年的幾個重點項目建設問題,我這一走要去三個月,我希望這幾個重點項目都能落實下來。”

“國棟,今年中央調控的風聲已經出來了,估計也就是這一個月裏就要下來吧?你們市裏去年前年都上了不少大項目,怎麽今年還要上?”應東流不置可否,一邊走,一邊隨口道。

“應書記,中央一些吹風我也了解了一下,主要還是針對高耗能高汙染行業和房地產行業,以及產能過剩的產業,我看政策裏也是有保有壓,並非一刀切。”趙國棟笑著道:“我想我們寧陵兩年前就開始調整轉型,需要調控的傳統產業在我市基本上沒有,我們市裏確定的主導產業都是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興產業,不但不屬於調控範疇,而且還應當借著有保有壓這個政策大力扶持發展才對。”

“哦?既然這樣,那也是好事兒啊,你們還是按照你們市裏確定的規劃走就行了嘛,只要符合中央政策,省裏肯定大力支持。”應東流瞥了趙國棟一眼,清臒的臉頰上浮起一抹耐人尋味的微笑。

趙國棟知道這是應東流在故意將自己,自己這點花花腸子在他面前都是小兒科,不過他也不在意,笑著道:“應書記,發展新興產業是國家一力提倡的,但是您也知道我們寧陵的情況,原來純粹就是一個農業城市,說難聽一點,安中地區一個縣的基礎設施都比我們市裏強,這兩年我們發展稍稍快了一點,但是距離仍然很大,尤其是這一兩年新興產業的進入我們寧陵,使得我們基礎設施上的欠債就越來越大。這成為制約我們寧陵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和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