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卷:驚濤拍岸 第五十九節 交鋒(第2/2頁)

曾權軍在關鍵問題上並沒有明確表態,他內心對本來是一個不算復雜的問題卻演變成這樣寬泛的話題上有些不太滿意,在對待有些比較敏感問題的態度上現在也還不宜明朗化,所以他果斷的打住了這個話題。

“嗯,我覺得國棟的觀點也很有代表性,現在民營企業已經日蓋成為我們國民經濟中重要組成部分,民營經濟對於所謂的玻璃門現象也一直詬病不少,認為政府行政職能部門依然保持舊有思維,通過一些隱形條款來限制民營經濟進入許多重要產業,我不太認同這一觀點,但是也要承認這種現象在某些領域的確存在。國棟主任提出可以邀請民企代表來參加座談,我覺得這也算是一個開創性的嘗試,也表明我們發改委在對待經濟發展的主體身份上並無任何偏見。”

曾權軍權衡利弊,決定還是在這一個問題上做一點嘗試,民營經濟對於發改委的攻許歷來不絕於耳”在這個問題上他不想再引來無數攻許,今天雖然只是委裏邊內部會議,但是很難說今天的討論會不會被人透露給外界知曉,一旦輿論知曉國家發改委又把民營企業劃在界外,哪怕只是一個最簡單的接觸,也許就會被吹得神乎其神。

前年在鐵本和建龍事件爆發的同時,國有鋼企的卻在大肆擴能,寶鋼、武鋼、本鋼、鞍鋼、馬鋼,無一不是奮勇前進,而幾乎每一個項目都毫無懸念的獲批,就連外資也是如水銀瀉地一般的大踏步進入中國,浦項、安賽樂、新日鐵、蒂郝克虜伯、博思格,紛紛在中國攻城略地,這些項目也同樣如水到渠成般的獲準,唯獨鐵本卻成為了點殺的典型,以至於有主流媒體就在評論說,一道門,門內門外,有人在門外長歌當哭,有人在門裏輕歌曼舞,冰火兩重天,何其殘酷。

這些言論和觀點給了國家發改委相當大的壓力,曾權軍同樣也在不同場合釋放信號解釋,但是毫無例外都遭到了媒體和經濟學家們的圍攻,尤其是一些自詡民族主義者的精英們更是頻頻拿處於同一時間段的鐵本和澳大利亞博思格蘇州鋼鐵項目作對比,前者被一道接一道的金牌勒得喘不過氣來”至今沒有下文,而後者十七億的項目一個星期搞定所有程序,其高效率令人無法想象,一土一洋所獲結果對比的慘烈,不能不讓人感慨萬千。

曾權軍的最後定論算是為這一次原本是十分簡單的外事活動定了調,可以邀請在行業內有代表性的民營企業,與華鋁和五礦一道參加這一次座談,了解中幾可能合作的勘探和開發項目,當然至於說在日後誰能在與幾內亞方面合作中勝出,那是另外一回事。

準確的說,這就是一個姿態,但就是這樣一個姿態,也足以讓很多人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氣息。

周鑫幾乎是一整天都沉浸在一種莫名的興堊奮之中,即便是明知道這也許就純粹是一個姿態,他一樣不在意。

這個項目成不成並不重要,關鍵在於政府職能部門做出了這樣一個看似不經意倒是對鑫達乃至整個行業來說卻意義重大的改變,民營企業可以獲得與華鋁和五礦這樣的國企巨頭們的機會了,哪怕只是一個形式上的平等機會,內裏一樣可能是你看不見的壁障,但是這畢竟是一個改變,就憑這一點,就值得大醉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