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 變法者時代俊傑(第2/2頁)

沈寒春將調研報告仔細翻閱一遍,然後匆匆離開辦公室,往一號樓去了。

省長辦公室內,魏群凝眉沉思,將調研報告翻到一半的時候,擡起頭,道:“寒春同志,這份調研報告是誰做的?結論很精辟,讓人眼前一亮。”

沈寒春如實說道:“這是高技術產業處花費半個月編制的。之前他們處室所有人到地方跑了一趟,最終拿回了這份報告。”

魏群是從發改委主任調到淮南擔任省長,所以他對發改委系統的工作格外熟悉,知道這份調研報告的含金量。因為對發改委熟悉,所以魏群對發改委格外重視。不過呢,這也導致了一些小問題,雖說同樣都出自北方派系,魏群對江永卻是有些戒備。

江永是省委書記文景隆的心腹,他有一日在發改委,魏群就覺得那裏有一雙眼睛在窺視著自己。雖然同出一脈,但魏群和文景隆的關系並沒有想象中那麽融洽。

這是權力的特質。或許在派系立場上,兩人會保持緊密配合,堅定不移地執行派系的決定,但在私人利益的博弈中,魏群和文景隆之間的矛盾甚至比當初蔔一仁在淮南時更加明顯。

沈寒春之所以跳過江永,找到魏群,就是看中關鍵所在。沈寒春和魏群的關系很好,因為沈寒春在淮南發改委資歷很深,當初跑國家發改委的頻次很多,所以跟魏群的關系相處得很融洽。

魏群很欣賞沈寒春的能力。所以雖然蔔一仁離開了淮南,對於原有的官員結構是一個嚴峻的考驗,但對於沈寒春而言,他其實是獲得了新生的機會。

魏群將材料合上,頷首道:“高技術產業處是方志誠所負責的吧?之前我關注過他在地方上的表現,的確是一個不錯的年輕人。在淮南北部城市調研結論中,他提出一個觀點非常新穎。加大跨區域產學研合作,是推動北部城市高技術產業的核心任務。所謂的跨區域,不僅指的是省內高校資源的流動,而是從全國高校引入資源,輸入淮南北。有了人才,淮南北部城市才真正有了創新的土壤。”

沈寒春笑著點了點頭,道:“之前我們一直都在強調要多出台政策,多給地方資金補貼,但卻忘記了一個根本性的東西,人才是社會發展變革的主要推動者。報告中也隱晦地提及了現在省發改委引導資金的去向,更多地是被地方納入到財政稅收,並沒有對地方企業起到刺激作用。其實也不是地方政府不想推動社會進步與改革,而是苦於乏力,找不到正確的方法。”

魏群右手成拳,在辦公桌上輕輕地叩擊了幾下,語氣凝重地吩咐道:“高技術產業處此次調研工作,起了一個很好的頭,也揭露了以前省府機構在工作時的缺點,脫離實際,出台的文件不少,但真正執行並實施的屈指可數。黨中央一直在推動,群眾路線工作,我看也可以將之聯系起來。鼓勵同志們多下去走走,並拿出有實際意義的調研報告。這比閉門造車,要好很多啊。”

沈寒春笑道:“希望能讓淮南官場帶來一個巨大的改變。”

改變,是發改委官員口中經常會提到的一個詞語。從秦國的商鞅變法,再到宋朝的王安石變法,引起制度或社會突變的變法者,總是充滿爭議,而他們身上會有種獨特的氣質。

這種氣質,魏群身上有,沈寒春身上有,而方志誠的身上也多了這種氣質。

因為有了變化,才能讓社會的車輪不斷地往前走。不進則退,是華夏建國後幾十年才慢慢摸索得出的道理。

出了魏群的辦公室,沈寒春輕吐了一口氣,心中暗想,這方志誠究竟是運氣使然,還是謀定後動?

他是不是早就預料到,魏群會將之作引,繼而演變成鞏固其地位的一場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