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一章 蓬萊(第2/2頁)

就在距離沙灘一百多米的時候,雷虎突然驚叫了起來,獨臂指向沙灘,顫聲道:“師父,您……您看,那是什麽?”

“嗯?那巖壁上有字?”

這處沙灘的前方,是一處萬丈懸壁,在那猶如刀削斧劈的光滑巖壁上,竟然刻著兩個大字,只是原先那處巖壁處被雲霧纏繞,即使以葉天的目力也難以看到,眼下到了近處,卻是先被雷虎發現了。

“蓬……蓬萊?這……這怎麽可能呢?”

饒是葉天的心性早已達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也被這兩個大字驚得瞠目結舌,一時間居然忘記了劃動船槳,任由救生筏在海上飄蕩了起來。

“蓬萊?那……那不是傳說中的仙島嗎?”

雷虎對漢字所識不多,尤其是那蓬萊二字用篆書書寫,他更是不認識了,不過雷虎卻是聽說過秦始皇尋仙山的故事,蓬萊方丈和瀛洲三座海外仙山他還是知道的。

“沒錯,只是……這怎麽可能呢?”

看著那鐵幹虬枝般蒼勁有力的字體,葉天臉上的震驚之色絲毫沒有消減,這兩個足有百丈大小,絕非人力所能鐫刻上去的,周圍靈氣繚繞,將其襯托的飄飄若仙,直欲飛去一般。

葉天可不像雷虎那般不學無術,他對於海外仙山的了解非常深,因為在許多道家典籍上,都有對這三處地方的描述,尤其是修道煉丹之人,更是將其視為道家聖地。

論起三仙山的由來,最早應該是起於戰國。

《史記.封禪書》、《漢書.郊祀志上》中記載:“其傳在渤海中,去人不遠……蓋嘗有至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其物禽獸盡白,而黃金銀為宮闕。未至,望之如雲;及到,三仙山反居水下,臨之,風輒引去,終莫能至雲。”

《十洲記》記載:“秦始皇時,大宛中多枉死者橫道,數有鳥銜草,覆死人面皆登時活,有司奏聞始皇。始皇使使者賫此草,以問鬼谷先生,雲是東海中祖洲上不死之草,生瓊田中,一名養神芝。其葉似菰,生不叢,一株可活千人。”

統一六國後追求長生的始皇帝聽從方士所言,遣徐福及童男童女各三千人,乘樓船入海,尋祖洲不返,留下了一段千古笑料,三仙山的傳說,也由此被世人耳熟能詳。

後世也有人曾經研究過這些記載,只不過他們以為這是海上的海市蜃樓,元人於欽《齊乘》卷一說:蓋海市常以春夏晴和之時,杲日初升,東風微作,雲腳齊敷於海島之上,海市必現,現則山林城郭,樓觀旌幢,氈車駝鳥,衣冠人物,凡世間所有,象類萬殊……嗚呼神哉!

葉天在看這些記載的時候,也是傾向於海市蜃樓這種說法,只不過眼前這“蓬萊”二字,卻是顛覆了他以往所有的認知,如此廣闊而又未被世人發現的海島,也唯有用傳說中的仙山,才能解釋的通。

“奶奶的,不是說蓬萊處在渤海嗎?怎麽會跑到印度洋中來呢?「夢已啟航☆清逸爾雅」”

葉天狠狠的在自己大☆腿上扭了一記,疼痛讓他徹底清醒了過來,口中雖然表現著懷疑,但葉天心中已經明白,這裏應該是蓬萊仙山無疑了,否則絕對不會有此般充裕的天地靈氣。

“師父,您看,那邊還有個木屋!”就在葉天震驚莫名之際,雷虎的聲音又響了起來。

“嗯?難道這島上還有人?”

葉天聞言看去,果然,在那“蓬萊”二字左側的山腰下,有一座用木頭搭建的屋子,下面用木柱空出了一米多的空間,整個木屋被綠色的藤蔓植物覆蓋,不仔細看還真的很難發覺。

“過去看看,雷虎,你到時不要說話!”

葉天將真炁毫無保留的灌入到了船槳之中,救生筏驟然加快了速度,像是快艇般的往岸上沖了過去,一分多鐘後,葉天左右兩手往筏子兩邊一按,整個救生筏憑空飄了起來,停在了布滿細碎沙粒的沙灘上。

“那木屋沒有人住,不知道荒廢了多久?”

上得岸來後,葉天臉上露出了失望的神色,木屋是在沙灘的邊緣,相距不過四五十米遠,這在葉天神識的探測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