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零章.拆卸炸彈

順著這個痕跡,馬大犇又看到自己臥室窗台外的墻壁上,有一些被蹬踏過的痕跡。這是七十年代的老房子,外墻是磚結構。這麽多年的風風雨雨後,有些地方顏色變暗,甚至長了青苔。連鳥都無法駐足,而卻出現了一些被蹬踏剮蹭的痕跡,毫無疑問,那家夥就是從這個地方進入的。

痕跡是從頂樓開始漸漸往下,在自己家樓下,卻沒有這些痕跡,這說明對方是從天台當起點。於是馬大犇又快步爬樓上了天台,很快他就在靠近自己家那一側的欄杆上,找到了被繩子摩擦後留下的痕跡。

於是這一刻,馬大犇就完全明白了對方進入自己家的方式,他是用一長一短兩根繩子拴住兩頭,下降到一定高度後左右調整繩子的長度,將身體挪到窗台邊的。這些猜想跟所發現的痕跡完全吻合,這證明馬大犇的猜測絕對不會錯。

這個線索雖然不能直接告訴馬大犇兇手是誰,但是很顯然,這家夥有比較強的動手能力和野外能力,甚至是體力。家裏的那個炸彈雖然算不上高精密,但是同樣的材料交給沒有一點專業知識的人來弄的話,也是肯定弄不出來的。而且這人肯定不是第一次做爆炸物,否則他不會有這麽充足的信心就會在預訂的時間爆炸。

結合這些新發現,馬大犇忍不住心裏一沉。綜合了這些條件後,他能夠想到的唯一一個人,就是劉浩。

劉浩幾年前就逃走了,這馬大犇是知道的。但是同時他也分別從木言幾和王雷的調查中得知,劉浩是部隊出身,而且是炮兵部隊,以一個作戰部隊的軍人素養來說,他完全符合這些條件。只不過劉浩歲數已經不年輕了,他的體力真的足夠支撐他完成這一系列動作而不會被發現嗎?雖然馬大犇心中存疑,但劉浩依然是他認為的最可能的一個人。

再加上王雷曾經說過,當年的爆炸案,劉浩有栽贓給周強的嫌疑,這就意味著劉浩本身是有制作爆炸物的能力的。假設家裏的那個炸彈就是劉浩放的,那麽只有兩種可能會讓他產生殺害自己的動機,第一就是他知道了自己出賣周強和他暗通警方的事,第二就是他認為自己察覺到了當年的爆炸案是他所為。

然而不管是哪一種動機,都證明著劉浩已經潛逃回國,並且此刻就在本地。

如果馬大犇是一個警察,那麽此刻必然是一個重大的發現。但是換個角度想,劉浩既然有膽子回來,難道他就沒想過會被抓捕嗎?如果是馬大犇的話,在明知道自己被全國通緝還冒險回來,肯定是因為有不得不回來的理由,以及做好了完全的準備。作為一個退伍軍人來說,他是具備很強的反偵察能力的,否則也不會在當初警方剛剛抓獲周強的時候,就那麽迅速地逃出了國。

一切都說得通了,雖然沒有最直接的證據,但馬大犇心裏認為,十有八九,就是劉浩。馬大犇很害怕,也非常緊張。他知道此刻自己不能浪費時間,因為不知道設定的爆炸時間究竟是多久,他唯一能夠確定的,就是肯定是在自己待在家的這個周末。

於是馬大犇轉身回到家裏,進屋後一句話也沒說,裝作鎮定,抓起桌上的工具箱就回到了自己的屋裏。他沒有時間去告訴警方自己家有炸彈,萬一在警方趕到之前就爆炸了的話,那豈不是太冤枉了嗎?他要自己拆掉炸彈,這是擺在他面前唯一的選擇。

在此之前,馬大犇從來不曾拆過炸彈。不過良好的學識素養告訴他,如果要讓一個東西回到原點,就要從最後一步過程開始反推。看著桌上這個炸彈,聽著耳朵裏那輕微的“哢哢”齒輪聲,馬大犇決定從最後一步,安裝撞針的地方開始。

從原理上看,齒輪的作用是傳到力量的。很顯然眼前的這個炸彈當齒輪運行到某個程度的時候就會與電池發生導電。電池的電通過電路板和電線會傳導給撞針,發生撞擊。而撞擊需要到的動能,就是那根彈簧。於是馬大犇忍住顫抖的雙手,用鑷子夾起套在彈簧裏的撞針,讓它處於一個盡可能懸空的狀態,然後另一只手用小剪刀,先夾斷了彈簧的兩端連接線,接著再小心翼翼將彈簧取了出來。

這只是卸去了傳動的能力,與爆炸物的之間的撞針還需要取下才行。於是馬大犇輕輕地撕開了一點纏在外面的電工膠帶,讓裏頭的橡皮泥露了些出來。再用小鑷子輕輕地一點一點往裏面挖,這過程雖然看起來簡單,但卻耗費了馬大犇幾分鐘的時間,他必須掌握好下手的力道,以免太過用力對撞針形成物理上的撞擊,那這個炸彈就會在自己的面前爆炸。

幾分鐘後,他挖到了撞針埋在橡皮泥裏面,鏈接引線的那個頭子。他屏住呼吸,然後輕輕地一點一點將撞針往外拉,每次只移動一丁點甚至可以忽略不計的長度,這個過程,又是好幾分鐘,長時間保持著專注並且同樣的姿勢,馬大犇的手已經非常酸了,他知道此刻不能停下來,不能拿自己的生命和馬東方的生命開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