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五章.達娃措姆

達娃措姆,這應該是一個比較常見的藏族名字,也不論好聽不好聽,反正馬大犇也不知道這名字是什麽含義。朱老師跟馬大犇解釋道:“這達娃,在藏文當中,就是‘月亮’的意思,而措姆,措是指‘大海’,姆說的是男孩的意思。所以直譯成漢語的話,就是月亮海的男孩的意思。”

月亮海,這名字聽上去倒是挺詩情畫意的,按照藏族人起名字的習慣,那麽說不定木言幾出生的時候,正好是一個有月亮的晚上,而且還是在大海邊生的。藏族人民生活在高原上,而高原上其實是沒有海的,於是他們將任何一個稍微大一些的湖泊,都稱之為“海”,也就是“海子”的意思。

馬大犇對木言幾笑著說:“哥,看來你之前的記憶錯亂了啊,你跟武先生說你姓木,結果你姓達娃啊。”雖然語氣帶著調侃,但是木言幾知道,馬大犇這是在為他找到家人而感到高興。木言幾對馬大犇說道:“我是記得我父親名字的第一個字是‘木’,那我不就也該姓木嗎?”

聽到這裏,朱老師又問央宗阿媽,木言幾的父親叫什麽名字。阿媽說,木言幾的父親叫木桑多吉,大概正因為是這樣,木言幾年幼的時候才認為父親的姓是木。說到這兒的時候,馬大犇起初的疑慮也算是徹底打消了,因為父親叫木桑,那麽基本上側面證實了這家人就真的是木言幾的家人。

木言幾和阿媽之間語言不通,他們只是互相握著手,話卻很少,只是偶爾木言幾會通過朱老師翻譯,問問阿媽身體好不好,日子好不好之類的,大多都是一些家長裏短的閑話。在此之前,馬大犇一直認為木言幾此番的尋親之行,更希望問的是為什麽當初丟棄了自己,可是眼下的狀況來看,他似乎沒有打算問,至少現在不會問。

靜懿的時光過得飛快,原本馬大犇他們趕到這裏的時候就已經是下午了,這會兒,陽光透過藏式的小窗戶射進屋裏,已經有些黃了。這意味著此刻已經臨近傍晚,大多數在外頭幹活的人,也都在此刻會逐漸陸續回家。而剛才紮西蹦蹦跳跳地跑出去找哥哥,已經在這個牧人的小村子裏,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周圍的藏民們,紛紛都圍在了門外,雖然大多都是看稀奇,看看央宗阿媽丟了幾十年的兒子,長成什麽樣。

紮西帶著哥哥回來了,木言幾終於有機會見一見自己的另外一個兄弟。和紮西不一樣的是,二哥旦增才讓看上去似乎沒有那麽結實強壯,個頭也並不高,有些胖。他的頭發很濃密,並且有種自然卷的感覺,他臉上留著大胡子,看起來就跟木言幾的歲數差不多。旦增才讓要比紮西老成穩重得多,雖然知道眼前這個看上去不像藏人的家夥是自己的長兄,他只是激動地伸出雙手,抓住了木言幾的肩膀。

這不是擁抱,但是這雙手按住自己肩膀的時候,木言幾心裏還是為之一動。眼前這個自己第一次見到的胖男人,卻在看自己的眼睛裏,閃爍著淚光。他似乎不善言辭,嘴唇微微顫抖著,隔了好久才用幾乎和紮西一樣的漢語口音說道:“回來了就好!回來了就好!”馬大犇望著眼前的這四個人,他們大概是這個世界上血脈最近的四個人了,微黃的陽光照射進來,眼前的這幅畫面看上去是那麽和諧,讓人覺得溫暖。也許親情之間,真的不需要過多的語言,一個眼神,一個動作,甚至是一種氛圍,都能夠讓人覺得踏實舒服。

紮西是年紀最小的,於是他去請了街坊們來家裏做飯。那天,家裏殺了一頭大肥羊,晚飯的時候,望著那一桌子大肉的菜,這些天以來,馬大犇和木言幾都沒見過這麽豐盛的。而自從央宗阿媽認出了木言幾就是自己的孩子之後,她的眼神就再也沒從木言幾的臉上挪開過,她時而溫暖地笑,時而又偷偷抹淚,很顯然,她這幾十年已經有無數的話想要跟兒子說,但是此刻卻不知道從何說起。

晚飯的時候,木言幾的兩個“弟媳婦”也都回來了,她們看起來就是老實的藏族婦女,也都對這個失而復得的大伯感到好奇。於是那天晚上,大家都喝了不少酒,就連一向不怎麽喝酒的馬大犇,也隨著這熱鬧的氣氛,多飲了幾杯。高原的青稞酒雖然算不上烈酒,但是由於是糧食釀制的,酒勁還是很足的。很快馬大犇就趕到腦袋一陣暈頭轉向,接著漸漸就開始打瞌睡了。馬大犇睡去前的最後一個記憶,就是朱老師將他扶上了車,然後開車離開,接著就什麽也不記得了。

而木言幾也不是常喝酒的人,在這樣的好時光裏,如果喝醉了,那至少醉去的這段時間是被自己浪費了。於是在朱老師和馬大犇離開之後,木言幾借助兩個弟弟當翻譯,從阿媽口中總算是得知了當年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