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架海金梁 第五三七章 牧野血戰

趙無咎畢竟年紀大了些,被秦雷雷到之後,一直心率不齊、脈象錯亂,昏昏沉沉的到了下半夜,這才漸漸恢復過來。

緩緩擡起頭來,茫然地望向圍著自己的眾將領,老公爺半晌沒有說話。

眾人心道:‘老頭子可別就此傻了呀!’趕緊連聲呼喚,趙無傷更是帶著哭腔道:“我的大哥啊!你可不能就這麽下去啊……”

“嚎喪什麽?”被這麽一吵吵,趙無咎終於回過神來,嘶聲罵道:“我還沒死呢!”眾人這才放了心。

“辛稼奘那裏怎麽樣了?”剛剛清醒過來,趙無咎第一句便問道。

“傍晚的時候來過信,說已經過了烏巢。”武之隆沉聲道:“應該沒有耽誤事兒。”

“傍晚……烏巢……”趙無咎沉吟半晌,輕撚胡須道:“應該把秦國的大部隊擋在大河以北了。”

“但也不能排除秦國部隊已經過河的可能。”武之隆來回搓著雙手道:“據探子回報,秦軍有八百條船,還在大河上架起了八艘浮橋。”

趙無傷也一臉緊張道:“如果過河的成建制部隊超過三萬,那陳烈風就攔不住他們了。”趙無咎的計劃過於宏大,就算窮全國之力,在兵力調配上也不那麽寬裕。當被秦雷有力阻擊、大部隊不能及時南下後,僅指望著潛伏在陳留附近的五萬軍隊,並不足以把過河地秦軍徹底留下來。

……

趙無咎卻沒有絲毫波動。活動一下酸麻的四肢,沉聲道:“戰場上瞬息萬變,哪能一切盡如人意?”說著把頭盔重新戴上道:“老夫敢打包票的是,至少有十萬秦軍沒有來得及過河……其中戰鬥部隊不少於六萬。”

“再加上牧野城裏的十萬人,就是十六萬。”武之隆露出一絲笑容道:“一役覆滅二十萬精銳,秦國還有什麽勢力與我大齊抗衡?”謹慎如武之隆,都認為被留在北岸的秦國部隊。已經是碟子裏的菜了。

“飯要一口一口的吃,”百勝公爺在趙無傷地攙扶下緩緩起身。淡淡道:“不要好高騖遠,先說說下一步怎麽辦吧?南北兩支敵軍,先動哪一個呀?”

“末將以為,當務之急是南面的。”武之隆沉聲道:“牧野城地秦軍雖城堅糧足,但北有朝歌防線,南有我幾十萬大軍,是進不得、退不成。實乃甕中之鱉。”說著一指南方道:“而南面的秦軍已是窮寇,若不把他們及時消滅,怕是會變成流寇啊!”

“嗯!就先打南面的。”趙無咎揉一揉嗡嗡直響的腦袋,嘶聲道:“你覺著南面的秦軍會怎麽走?”

“設身處地的想一下。”武之隆胸有成竹道:“一支傷痕累累、無路可退、孤立無援的軍隊,很難有勇氣面對我們幾十萬大軍。”

趙無傷悶聲插話道:“你是說他們不敢與我軍硬碰硬?”

“那倒不一定。”武之隆淡淡笑道:“他們很可能懷著僥幸心理,與我軍真刀真槍地幹一場,只要我們能頂住最初的三板斧。敵人的士氣自然會消落下來。”

看老公爺面色深沉、不言不語,武之隆又道:“但眼下秋收在即,也得防備他們直接東竄,危害我大河沿岸的府縣。”黃河沿岸是齊國的主要產糧區,占了年產量的七成還要多,是非保不得的。“因此末將建議。由我帶領十萬人馬,向東移動到黎陽一帶布防,斷絕秦軍東去擄掠的可能。”

耐心地聽完心腹大將的見解,趙無咎陷入了沉思,良久才擡頭望著天邊明亮的啟明星,緩緩道:“你說的都對,但老夫總覺著不踏實。”

對老公爺的判斷,武之隆是十分信服的,聞言肅容道:“請公爺指教。”

點點頭,趙無咎輕聲道:“我總覺著。一個敢於為十幾萬潰軍斷後的將軍。不會缺乏拼死一戰的勇氣。”

“那好象是秦國的成親王。”趙無傷小聲接話道:“您認為他會成為秦軍的指揮官?”

百勝公白眉一挑,豪氣乍現道:“如果不是他指揮。那些敗軍之將再多也是土雞瓦狗,何足道哉!”

“就算由他指揮,也不可能藥到病除吧?”趙無傷頗不以為然道:“大帥太瞧得起他了吧?”

“一個人足以改變一支軍隊。”趙無咎淡淡道:“只要他能給秦軍注入勇氣,那我們的敵人將重新富有威脅。”說這話時,他的雙目亮若晨星,眼神無比堅定。

聽公爺口氣變得清淡,武之隆和趙無傷知道,他已經下定決心了。便不再各抒己見,拱手齊聲道:“請大帥吩咐。”

趙無咎的目光掃過兩員心腹將領,沉聲道:“全軍在牧野原列陣,準備決一死戰!”

“那東邊還防不防了?”武之隆輕聲問道。

“不!當今敵弱我強,正是竭盡全力,畢其功於一役之時!”趙無咎狠狠一揮拳道:“如果他們東去,便是踏上了不歸路,就放他們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