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架海金梁 第五三八章 千騎卷平岡

烽火燃不息,劍戟戰刀槍。

野戰格鬥死,亡魂不得殤。

士卒塗草莽,烏鳶啄人腸。

兵乃兇器也,勝敗皆重傷。

……

幾十萬大軍在不到十五裏的密集戰線上拼命廝殺。每時每刻都有無數次的兵刃交擊,迸發出一串串火星。片片破碎的盔甲漫天飛濺,鮮血也隨之噴撒而出,染紅了雙方兵士的衣甲,也染紅了鋪著黃綠色枯草的大地。

兵刃飛舞交錯,數不清的頭顱被斬落,帶著如注的血流,劃過恐怖的弧線,滾落到激戰中的士兵腳下與馬腿之下,然後就象運動場上的蹴鞠似地被踢來踢去,最終踩個粉碎。

有些士兵被斬去半邊腦袋、流出白花花的腦漿;有些士兵被敵人開膛破肚,腸子都隨著鮮血淌了出來,自己卻毫無察覺,仍然面色呆滯的揮舞著手中的兵刃,直到渾身的力氣消失,這才腳下一軟,躺倒在兵荒馬亂的戰場上。

瀕死的兵士與斷腿的戰馬跪臥在地上無助的哀號,轉眼就被雙方的人馬踐踏致死……

死亡人數急劇攀升,鮮血肆意的流淌,甚至把昨日積成的一個個小水窪流滿溢出,形成一道道縱橫交錯的血溪,在戰場上蛛網般的交錯流淌,繪制出一副名為‘死亡’的圖畫。

……

就在戰局陷入焦灼地時候,秦軍士兵聽到身後傳來一陣陣低沉有力的戰鼓聲!鼓聲隆隆。穿透了嘈雜的戰場,直達每一個大秦將士的心田!鼓舞著他們奮進!奮進!奮進!!

僅憑聲音,他們便可以確定那面戰鼓就在自己身後不遠處。暫未接敵的兵士紛紛回頭,便見著那面象征大殿下的五丈紅龍王旗,已經到了眾人的身後。

大旗之下,是一輛駟馬戰車。戰車上站著一身戎裝地大殿下,正舉著兩根兒臂粗的鼓槌。面色堅毅地全力敲擊著一面巨大的牛皮戰鼓,根本不理會從身邊擦過的箭支。

伴著那催人奮進的鼓聲。王旗上的龍色巨龍猙獰咆哮,向所有將士宣布:有進無退,孤王與你們同在!

見主帥甘冒矢石,親自陣前擊鼓,秦軍頓時士氣大振,兵士們齊聲高喊著:“赳赳老秦,共赴國難!”如癲似狂向著齊軍發動了最猛烈的攻擊!

騎兵們瘋狂的劈砍著身周地敵兵。許多官兵身被十幾處傷口,仍然酣戰不休,直到力盡而亡。後面緊跟著的射手也不再愛惜弩弓,拼命的拉動弓弦、扣動扳機,射出漫天烏雲般的箭支,給衣甲單薄的齊軍沉重的打擊。

面對著完全不要命的秦軍,齊軍本就被沖成‘凹’字形的前陣,終於呼啦一聲。徹底崩潰了。大隊地齊軍拼命向兩翼逃開……卻沒人敢拋下手中的兵刃。

龍驤軍的目地就是向前、向前、再向前!根本不去追殺逃向兩側的敵軍,徑直朝著前方去了。

……

就在龍驤軍勢如破竹的同時,天策軍也取得了漂亮的戰果!

率領兩萬天策軍沖鋒地,是李龍李虎李彪李豹四員大將。雖然這四人名字很猛獸,也秉承了李家一貫不講客套、卷袖子操家夥就上的優良傳統。

但若是以為他們人頭豬腦、有勇無謀,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他們沖擊的不是齊軍左翼的正面。而是後翼!

四人帶著兩萬軍隊,繞了很大的一個圈子,跑到了齊軍的左後方,從保護側翼的輕步兵下手。

那些身著皮甲的長矛兵,氣喘籲籲地跑到後陣,來不及擺好陣勢,便被藍色閃電般的天策騎兵蠻橫切入!四員驍將四馬當先,竟然搶先殺入敵陣,虎虎生風地掄著大銅錘、宣花斧之類剛猛無比地兵刃,一個勁兒地往齊軍頭上招呼。

一個個腦袋拍西瓜似得紅瓤四濺。視覺沖擊效果絕對震撼!駭得齊軍士兵手腳發軟。更加無力抵抗。李家地爺們都是得理不饒人的主,眼見著齊軍被嚇的發揮失常。本著有便宜不占王八蛋的精神,招呼手下孩兒拿出‘瘋狗精神’,幾番撕咬……哦不,幾番沖殺之下,先後擊傷多名東齊將領,竟無人可擋!很快便把這些擋道的步軍殺得落花流水,四散逃竄。

打垮了保護後翼的步兵,天策騎兵也是毫不停歇,他們的目的很明確……正前方的齊軍中軍大旗。他們知道,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要想取勝,唯一的方法就是全力攻擊趙無咎的中軍,只要齊軍中軍被擊退,戰局一定會大為改觀。

而且京山軍正在前方猛烈攻擊趙無咎的中軍,李家四大野獸希望通過兩面夾擊,快速達到這一目的。

……

我們再把視線投向中路。

作為一支秦雷孕育出來的部隊,他們的作戰風格明顯不同於友軍……

在輕騎兵的掩護下,京山軍排成一排排平行的縱隊,以一條很寬的陣地線向前推進。每條縱隊基本上是一個大隊的編制,大隊之間由傳令兵傳送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