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章 棋會和雞會

乘船從江州來金陵的十來天裏,周宣每日除了飲酒下棋、品茗調情之外,還向範判官、林黑山了解了當前華夏諸國的形勢,與他自己掌握的五代南唐的史實相印證,心裏已經有了清晰的輪廓,今日來見兵部侍郎陳鍇,可以說是有備而來。

周宣劈頭第一句話就問:“陳伯父以為唐國國祚能延綿至今倚仗的是什麽?”

陳鍇一愣,周宣這個問題問得很大膽很尖銳啊,不過陳鍇喜歡這樣有沖勁鋒芒畢露的年輕人,他這性格早已被侄兒陳濟向周宣透露過了,沉吟思索了一會,肅然道:“國祚綿延乃昊天之佑!”

僅憑這一句話,周宣對陳鍇是頓生敬意,這是個誠實的不浮誇的官吏啊,贊道:“陳伯父果然目光如炬,當年若不是趙宋兄弟自相殘殺,以宋國誅楚滅蜀的勢頭,竊以為唐國危矣,而陳伯父與芮國公何敬洙、寧國軍節度使林仁肇三人力排眾議主張趁宋國內亂收復淮南,一舉扭轉頹勢,從此不再向北宋納貢稱臣,這實在是膽識非凡,唐國保全至今固然是昊天之佑,但若無陳伯父這樣的遠見巨識,上天給了機會抓不住也是枉然,豈能保得住這二十多年的平安!”

陳鍇原本眼睛半眯,不動聲色,這時悚然睜眼,道:“周公子果然見識不凡,老夫願聞公子對目下諸國大勢之高論。”

周宣覺得坐著說沒有氣勢,站了起來,來回踱步,侃侃道:“周世宗柴榮用王樸的《平邊策》,先南後北,要一統天下,辛辛苦苦打下的半壁江山卻便宜了趙匡胤,趙匡胤滅蜀擄獲蜀主孟昶的費貴妃,即花蕊夫人,十分寵愛,未想到其弟趙光義也垂涎這個才色雙絕的亡國貴妃,開寶五年,趙光義弑兄篡位,趙匡胤之子趙德昭聯合另一個叔叔趙廷美據蜀、楚之地自立國統,與趙光義抗衡,宋國陷入連年內戰,再也無暇擴張,此乃我唐國之福也,而後重奪淮南十四州,不再每年納巨額賦貢,地跨江淮,重有茶、鹽、米、絲之利,唐國由此日益富足——”

陳鍇身子前傾,聽得很入神,點頭道:“周公子剖析得極是,請盡管大膽陳說當前利弊。”

周宣道:“但唐國君臣偏安,不思進取,以保有三十六州之地為滿足,豈不知一旦宋國一統,即會揮軍南下,宋國是多年征戰的虎狼之師,而唐國兵備松弛,恐怕難以抵擋,小侄聽說趙光義手下大將呼延瓚勢如破竹,連奪趙德昭轄下的十二城,不知最新戰況如何?”

陳鍇答道:“老夫七日前得到快報,趙廷美在巴中與呼延瓚決戰,呼延瓚受箭傷,趙廷美卻戰死,東川大城巴中被呼延瓚攻陷,目前呼延瓚正養傷養兵,待春暖雪融後再進軍,趙廷美是趙德昭左右臂,他這一死,趙德昭危矣,而且趙光義用趙普之計,要收降趙德芳,許他蜀王之位,只怕不出半載,蜀楚之地就要盡入趙光義之手,那時戰船從荊門直下,長江天險不復我有!”

周宣道:“陳伯父沒有就此向皇帝陛下進言嗎?兩趙維持均勢之時,坐山觀虎鬥中不錯,但眼看其中一虎要咬死另一只,這應該立即出兵助那只弱虎啊。”

陳鍇有些無奈道:“周公子所言極是,老夫也曾向陛下進言出兵助趙德芳,但知制誥徐大人不主張出兵、左相韋大人倒是主張出兵,但卻是要出兵對付趙德芳,奪其荊楚之地,所以三方爭持不下,陛下也不作決斷。”

周宣道:“小侄與太子殿下交好,或可助伯父一臂之力,伯父,此間無外人,小侄想問一下,伯父以為太子與景王孰賢?”

陳鍇官場歷練多年,豈不知周宣之意,這唐國儲君形勢很微妙,當年李煜之父李璟即位時,為安撫諸弟,在先皇柩前立下兄弟傳國之盟,但由此引發骨肉相殘,李坤之父李弘冀就是心狠手辣之輩,毒殺了被立為太弟的叔父,但隨後李弘冀自己也死得不明不白,李煜即位後就決定廢止兄終弟及制,立自己兒子李堅為太子,若按當年李璟的傳國之盟,是應該立李坤為太子的,然後李坤即位後立李堅為太弟,所以頗有一些老臣對李煜改先皇舊制不滿。

陳鍇道:“周賢侄,老夫主管兵部,只管對外,朝政之事莫問老夫。”

周宣說:“攘外必先安內,陳伯父國之重臣,黎民之望,豈能不問朝政!”

陳鍇笑道:“若周賢侄能說服陛下出兵救趙德昭,那老夫願以賢侄馬首是瞻。”

周宣道:“伯父折煞小侄了,不過小侄可以盡綿薄之力一試,請伯父給小侄十日時間。”

陳鍇大喜,留周宣、範判官、林黑山在府中用晚餐,周宣說:“晚餐還早,小侄聽說伯父棋藝高超,想向伯父請教一局。”

陳鍇這才得知周宣竟是奉化軍選送的三位棋士之一,驚喜道:“老夫豈敢與參加元宵棋戰的高手對弈,既然賢侄要賜教,老夫只有硬著頭皮應戰了,只望賢侄不要殺得太狠,老夫可抵擋不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