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試驗品

從1830年到1917年,法國人已經統治了阿爾及利亞八十多年。

在這八十年中,法國人對阿爾及利亞的統治政策一直都在變化,有殖民高壓政策,有同化政策,也有懷柔政策。

之所以變化的如此頻繁,這也和法蘭西本身的政治動蕩有關。

這八十年來,法國先後經歷了七月王朝、第二共和國、第二帝國、以及現在的第三共和國。

看看,法國人真的很有自由精神,他們平均每20年就會來一次大起義,推翻現有政府。

如此頻繁的政治動蕩,自然無法保持一貫的殖民地政策。

因此法國哪怕是形式上占領了阿爾及利亞八十多年,但從來就沒有真正占領過這塊土地。

法國人推行的“歸化”政策還是有一定效果的,經過幾十年孜孜不倦的努力,確實有一部分阿爾及利亞人認同了法蘭西對阿爾及利亞的統治,這些人被原住民稱為“哈吉斯”,他們對總督府持合作態度,不僅積極參與殖民地管理,同時也加入外籍軍團,為法蘭西流血犧牲。

這也是秦致遠前幾天對總部門外那些婦孺下不了手的原因。

那些人其實都是“哈吉斯”們的家屬,如果秦致遠使用暴力手段強行驅散他們,說不定會引發一個阿爾及利亞版本的“兵變”,這個後果即使是秦致遠也無法承受。

和“哈吉斯”們相對應的,是一部分阿爾及利亞民族主義者,他們目前已經成立了自己的黨派,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訴求。

這些人對族人強調宗教、語言、以及民族自豪感,認為那些和法國人合作的“哈吉斯”都應該謝罪,並且宣稱:我們不要同化,同化是不可能的,因為那樣使我們喪失個性。

但同時這些民族主義者也並不是要求完全獨立,因為他們的力量還不足以保衛他們的獨立,他們要求阿爾及利亞在法國的保護下成為一個民主國家。

看吧,這就是事實,一個標準的“農夫與蛇”的故事。

阿爾及利亞人自身固然有問題,法國人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法國人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把阿爾及利亞人變成法國人,而阿爾及利亞人的拜物教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這也是秦致遠主張“宗教自由”的原因。

對於法國政府自身的問題,秦致遠不想去評價,他這個外籍軍團的總司令還不知道能幹到哪天,為了這事大動幹戈犯不上。

秦致遠是想拿西迪貝勒阿巴斯做個實驗。

要知道民國也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秦致遠想通過西迪貝勒阿巴斯,試一試自己的執政水平到底怎麽樣,也好為將來返回民國做些準備。

以秦致遠現在的實力,回到民國之後,當個一省督軍不在話下,甚至努力一下,或許還會有問鼎總統府的機會,提前熟悉一下政務很有必要。

於是當第一批來自塞內加爾的黑人雇傭兵抵達西迪貝勒阿巴斯之後,外籍軍團恢復了巡邏制度,重新和當地人做起交易,西迪貝勒阿巴斯逐漸恢復正常。

僅僅只是看似正常而已。

在西非和中非的征兵點一直在加班加點的工作,秦致遠為了吸引非洲人加入外籍軍團,向國會提出一個建議:只要為法蘭西效力五年,就可以換取法蘭西國籍。

這個建議很快獲得通過,然後被宣傳到整個非洲。

法國人現在已經恨不得把女人都派上戰場,他們現在沒有挑揀的資格,只要有人願意加入部隊,為法蘭西流血犧牲,法蘭人並不在意他們的信仰和膚色。

加入法國國籍這個誘惑,對於非洲人其實也並不太大。

現在的法國,可沒有那麽多的社會福利。

看上去,普通法國人的生活,並不比塞內加爾人和阿爾及利亞人好多少。

這也是法國人對阿爾及利亞人的“同化”並不成功的根本原因,如果是在社會福利良好的21世紀,估計阿爾及利亞人早就迫不及待的被同化,塞內加爾人也不會脫離法國。

說到底都是利益。

哪怕是沒有法國國籍的誘惑,外籍軍團的待遇也很不錯。一名外籍軍團的普通士兵,他們的日薪是10法郎左右,這個薪水其實完全可以養活一家人的生活,對於非洲人還是很有誘惑力的。

於是到九月底,外籍軍團重新擁有6個團的士兵,分別是四個塞內加爾步兵團,以及兩個摩洛哥步兵團。

這些士兵幾乎是在抵達西迪貝勒阿巴斯的第一時間就開始接受訓練,擔任教官的是秦致遠帶來的軍官團,外籍軍團總部原本的教官都暫時停職,他們要接受培訓,然後才能重新擔任教官。

換言之,外籍軍團總部原本的那些教官,現在也是華人教官的學生。

秦致遠不讓以前的教官繼續從事訓練工作是有原因的,作為一名PLA出身的特工,秦致遠有太多看不上法軍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