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獨立

《巴黎協定》簽訂的消息傳回婆羅洲,婆羅洲頓時一片嘩然。

估計就連“蘭芳公司”眾人都沒有想到會是如此順利,殖民當局更是難以置信,本地原住民更是無所適從。

不管是難以置信,還是無所適從,都要接受荷蘭殖民政府從現在開始就在國際上得不到普遍認同的事實。

意識殖民政府內部馬上就開始分化。

一部分原本擔任“甲必丹”在戰爭剛開始時站在荷蘭人一方的華人開始謀求和“蘭芳公司”接觸,“蘭芳公司”當然欣然接納,不過會不會秋後算賬要兩說,除非是能表現出足夠的誠意。

更多的荷蘭人開始考慮撤回歐洲,現在的婆羅洲對於他們來說,已經不再是冒險者的樂土,當荷蘭人失去了法理上高人一等的地位,“蘭芳公司”哪怕是給予荷蘭人平等競爭的地位,荷蘭人也沒有任何優勢可言。

數百年的高高在上,已經把荷蘭人的競爭能力消弱到極致,他們已經習慣了使用簡單粗暴的手段掠奪華人的財富,祖先具有的冒險精神和吃苦耐勞被丟了個一幹二凈。

而殖民軍隊幾乎是一夜之間就土崩瓦解,任誰都能看出,荷蘭人已經是窮途末路,如果不考慮向“蘭芳公司”臣服,那麽就要考慮遷往英屬馬來亞,澳屬巴布亞等地。

對於來自婆羅洲的移民,馬來人和澳洲人簡直是敞開懷抱接納,此時的人口還沒有達到大爆炸的階段,人口就是財富的意識深入人心,所以馬來人和澳洲人並不拒絕移民,多多益善。

而對此,“蘭芳公司”並不阻止,全世界所有的民族都需要新鮮血液,只有華人不需要,華人的人口基數足夠大,如果需要補充新鮮血液,從民國移民就是了,要多少有多少。

甚至為了方便原住民們的遷移,“蘭芳公司”下屬的各支部隊都紛紛放滿了腳步,給那些本地原住民足夠的搬遷時間。

而同時,各種關於“蘭芳公司”如何殘暴,“蘭芳公司”治下百姓如何苦不堪言的流言在迅速傳播,幾乎達到人盡皆知的地步,於是更多蘇門答臘、幾內亞島、加裏曼丹的原住民加入遷移的大軍。

特別是蘇門答臘,這裏的原住民在十天之內有超過一半遷往馬拉西亞和獅城,留下的那些人中,除了那些對時事漠不關心的,就是那些實在是故土難離的,他們已經聽天由命,如果“蘭芳公司”真的有傳言中的那麽殘暴,那麽就算是死,他們也要死在自己的家鄉。

而按照他們和華人接觸的經驗來分析,華人這個種族從來就不是殘暴的。

這樣的情況在幾內亞島和加裏曼丹幾乎都差不多,之所以說蘇門答臘比較特殊,那是因為“蘭芳公司”的軍隊甚至還沒有登陸蘇門答臘島。

而在幾內亞島和加裏曼丹,“蘭芳公司”的部隊都已經登陸,勢如破竹,高歌猛進。

從一月初到二月中,幾乎是在一個半月之內,已經維持了數百年,看似穩固無比的荷蘭殖民政府在婆羅洲的統治土崩瓦解,“蘭芳公司”占據了所有婆羅洲(荷蘭稱荷屬東印度)的土地,成為了這片190萬平方公裏土地的主人。

二月底,第一屆婆羅洲全體國民代表大會在泗水(蘇臘巴亞)召開,會議達成了幾項頗有爭議的共識。

首先,從即日起,原荷屬東印度,華人稱婆羅洲,正式更名為“蘭芳大公國”,定都泗水。

其次,“蘭芳大公國”邀請秦致遠擔任蘭芳國王,同時成立立法小組擬定憲法,並決定蘭芳大公國所有權利屬內閣所有,內閣領導人被稱為“首相”,第一任首相為黃博涵擔任。

再次……

沒有再次,當議題進入第二項時,立即引起了極大爭議。

提出異議的那些人是北洋政府的代表,以及《巴黎協定》簽約後投靠蘭芳大公國的華人“甲必丹”。

北洋政府代表要求蘭芳大公國應該以北洋政府馬首是瞻,承認民國的宗主國地位,並且請北洋政府派員管理蘭芳大公國政務,請北洋政府派軍進駐蘭芳大公國,由北洋政府負責蘭芳大公國的軍事、外交、行政等各方面事務。

這又怎麽可能!

黃博涵直接一句話給頂回去:我們不信任北洋政府的執政能力!

真的是不信任,看看已經打成一鍋粥的民國,北洋政府的執政能力可見一斑。

更何況在蘭芳公司“起義”的過程中,北洋政府幾乎沒有任何實質上對蘭芳公司的支持,甚至在蘭芳公司起義的最初階段,北洋政府的代表是比較傾向於荷蘭殖民政府一方的,這讓新生的蘭芳大公國諸位權貴對北洋政府已經是無法容忍。

別說“以北洋政府馬首是瞻”,能讓北洋政府的代表列席會議,已經算是看在同根同種的份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