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第一天

三月底的時候,從弗蘭德斯到蘭斯一線,由北至南分別是亨利·霍恩率領的英軍第一集團軍、朱利安·賓率領的英軍第三集團軍、休伯特·高夫率領的英軍第五集團軍,以及巴斯蒂安的法軍第五集團軍和秦致遠率領的外籍軍團。

黑格在判斷魯登道夫的攻擊方向上出現了錯誤,黑格認為德軍將在弗蘭德斯發動進攻,因此把更多的兵力集中在比利時海岸。

高夫率領的第五集團軍成為整條防線上的薄弱點,高夫手中既沒有足夠的兵力,又要防守過長的戰線,同時他也沒有堅固的陣地,到三月底的時候,只有3500名勞工幫助高夫修築防線。

英國人對待勞工極其苛刻,勞工們不願意為英國人工作,很多人哪怕是和英國人簽訂合約,也會中途撕毀跑到法國的勞工營內。

相對而言,秦致遠擁有太多的有利條件,蘭斯附近的勞工人數多達五六萬人,最大程度幫助外籍軍團減輕了工作量。

三月底,德國部隊終於全部運動到位。

在進攻發起之前,第一集團軍和第三集團軍對面是奧托·馮·畢洛的14個師和2200門火炮。

畢洛指揮部隊打贏了卡波雷托戰役,畢洛在這次進攻中的任務是撕破英軍第一集團軍的防線,向前推進到阿拉斯,然後向右回轉,包圍英軍在阿拉斯以北的部隊,迫使黑格調遣後備部隊,消弱英軍在弗蘭德斯的兵力。

這個攻擊計劃被稱為:聖·米夏埃爾計劃。

畢洛的左翼是格奧爾格·馮·德瑪維茨的第二集團軍,他指揮了去年的康布雷反擊戰,他在這次進攻中的任務是協同畢洛一起推進。

第二集團軍的左翼是胡蒂爾率領的21個師和2600門火炮,胡蒂爾的任務是要阻擋法軍部隊支援英軍。

畢洛、德瑪維茨和胡蒂爾的部隊加起來有100萬人,這是德軍在這次進攻中的主力部隊,他們足以擊潰沒多少準備的英軍防線。

四月初,德國人蓄謀已久的進攻終於開始。

一號早晨淩晨兩點,皮卡第濃霧彌漫,能見度只有數米,在三四月份,皮卡第經常是這樣的天氣。

到了淩晨五點,霧還是沒有散,由於無法確定風向,德國人對於是否要投放毒氣彈有些猶豫不決。

炮兵部隊指揮官布魯赫米勒了解到實情之後,馬上命令炮兵開始轟擊,不管風向如何,只管把炮彈打出去。

於是規模前所未有的炮擊馬上開始。

在森斯和奧義斯和之間40英裏長的戰線上,德國人集中了6473門火炮,這些火炮包括重型加農炮、輕型加農炮、榴彈炮、舀炮、列車炮等等。

當6000多門火炮一齊開火的時候,聲勢真的是驚天動地,不管是開炮的德國人,還是處於地獄中的英國人,都被這前所未有的密度驚呆。

布魯赫米勒有一個綽號,叫“突破米勒”。

這充分形容了布魯赫米勒的作戰風格。

在布魯赫米勒的指揮下,所有的火炮按照射程的長短負責不同區域,他們輪番交替發射高爆彈、榴散彈、以及毒氣彈,不厭其煩的對英國人的陣地進行清理,哪怕因為濃霧無法偵查炮擊效果,炮兵們仍然在竭盡全力把炮彈打出去。

炮擊一直持續到早上八點,炮擊進入高潮,所有的炮兵竭盡所能,冒著把火炮打廢的危險全力開火,爆炸聲幾乎連成一線,沒有絲毫停止。

這樣強度的炮擊持續了一個小時,然後是五分鐘的沉默,之後就要進行彈幕炮擊。

彈幕炮擊同樣是有計劃地,德國人已經設定好了射擊參數,甚至詳細到某個角度發射幾發炮彈都有預案。

五分鐘後,炮擊繼續進行。

就在這五分鐘裏,德軍士兵發起了地面攻擊。

令魯登道夫感到欣慰的是,英軍陣地上空無一人,他們早已放棄了第一道防線,向著第二道防線,以及第三道防線撤退。

在這個撤退的過程中,英軍的指揮出現混亂。

高夫的部隊率先扛不住,他的部隊人數最少,又因為大霧看不清楚進攻的德軍,所以他們紛紛放棄陣地向後逃跑。賓的部隊卻在福萊奎爾斯堅持作戰,這裏是去年康布雷戰役獲得的成果,英國人為了攻取這裏付出了十幾萬士兵的代價,賓不想讓這一切變成泡影。

德國人的前鋒部隊根本不管第三集團軍的抵抗,他們按照戰術小冊子的要求,繞過福萊奎爾斯繼續追擊高夫的部隊。

到目前為止,德軍的戰術動作嚴格遵循了戰術小冊子的要求。

在這本戰術小冊子中,德軍第一天的作戰任務是“摧毀英國人的炮兵陣地”,第二天的作戰任務根據第一天的進展調整。當在遇到抵抗部隊的時候,戰術小冊子要求德軍士兵“不應該僵硬的執行之前的作戰計劃,而是應該靈活使用正確的戰術突破英國人的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