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聯軍總司令的誕生

戰爭在第三天繼續。

英軍的戰線正在持續惡化,不僅高夫的戰線無法維持,在賓放棄福萊奎爾斯之後,賓的部隊也開始逃跑。

第三集團軍在福萊奎爾斯堅持了兩天,終於堅持不住了。

第三集團軍給德國人造成了重大殺傷,他們自身的傷亡也很大。當福萊奎爾斯的左右兩翼都開始撤退的時候,福萊奎爾斯實際上已經成了一個巨大的突出部,雖然看上去堅不可摧,實際上英國人每天都要使用列車向後方轉運傷員和屍體。

對於德國人來說,最大的進展還是來自胡蒂爾。

在這兩天的戰鬥中,胡蒂爾的部隊向前推進了15英裏,如果不是因為德軍士兵要掠奪物資,胡蒂爾的部隊會有更大進展。

相比補給充分的英國人,德國人實在是有點寒酸。

德軍士兵幾乎是在掠奪他們所能看到的所有東西,牛、雞、燭台、窗簾等等,只要是能用得上的,德軍士兵就會全部搶走,如果不是有法國居民親眼所見,實在無法想象平日彬彬有禮的德國人會如此下作。

戰爭對於人性的沖擊是如此之大,甚至於某些無法帶走的東西,比如喝不完的酒,德軍士兵會全部破壞,他們把瓶子統統摔碎,或則是幹脆一把火全部燒光。

這種肆無忌憚的日子好景不長,在越過索姆河之後,胡蒂爾的部隊進入前年的索姆河戰役舊址,這裏的一切已經在前年就被全部破壞,整個數百平方公裏的區域被打成一片廢墟。

或許是因為戰爭還沒有結束,法國人沒有騰出手來恢復這裏以前的繁榮,這倒是在客觀上形成了一種類似“焦土政策”的效果。

胡蒂爾面臨一個重大的選擇,到底是應該繼續前進,還是應該轉向其他方向。

在進攻開始之前,不管是畢洛還是德瑪維茨,都有明確的作戰目標,只有胡蒂爾沒有。

魯登道夫給胡蒂爾的命令是向前推進,但具體推進到哪個位置並沒有明確標注。

在昨天的戰鬥中,因為胡蒂爾的部隊進展順利,魯登道夫給胡蒂爾的部隊增派了六個師的援軍,這並不是說明胡蒂爾遇到了麻煩,而是因為胡蒂爾進展順利。

在魯登道夫的計劃中,增援的原則是有利進攻,只有進展順利的部隊才會獲得支援,遇到阻礙的部隊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克服。

當第三天的進攻開始的時候,魯登道夫給胡蒂爾的命令是繼續進攻,仍然是沒有給出具體的戰術目標。

或許在魯登道夫的意識裏,只要進攻就會有意想不到的好處在等著他,所以部隊要做的就是向前。

如果此時的魯登道夫看地圖,會發現亞泯就在德軍前方不遠處,如果德軍發力,兩天之內就會抵達那裏。亞泯是法國西北部的交通中心,所有的鐵路和公路都經過哪裏,如果占領亞泯,德軍就會占據主動,無論是向周圍的任何方向進攻都方便快捷。

可惜魯登道夫沒有心情看地圖,他的精力也被國內復雜的政局牽扯,雖然身在法國,魯登道夫隨時都關注著德國國內的政局。

於是胡蒂爾命令是部隊繼續攻擊,德軍士兵興高采烈的騰空他們所有的背包,準備繼續冒險之旅。

為了能盡可能多搶一些東西,德軍士兵甚至沒有攜帶食物和水。

前兩天的經驗告訴德軍士兵,在前面有美味的小牛排和香檳酒等著他們。

所有人都沒有想到,進入索姆河舊戰區的德國人會面臨怎樣的困境。

和胡蒂爾一樣,秦致遠也面臨困難的選擇。

在第二天晚上,貝當致電秦致遠,要求秦致遠抽調兵力,前往拉昂地區填補因為第五集團軍調動出現的空缺。

在秦致遠派出兵力增援亞泯的時候,巴斯蒂安的部隊也被抽調了一部分,前往阿拉斯地區增援潰退中的英國人。

巴斯蒂安和秦致遠一起贏得了費爾昂塔德努瓦戰役和蘭斯戰役的勝利,現在已經有了豐富的作戰經驗。因此巴斯蒂安並沒有直接前往阿拉斯,而是在阿拉斯後方大概十英裏的地方構築防線,準備迎擊德軍的進攻。

就像是多米諾骨牌,如果有某個牌倒下去那麽就一定會引發連鎖反應。

因為英國人的陣線崩潰,巴斯蒂安要去填坑。

而巴斯蒂安去填坑之後,他的防線也出現空缺,需要秦致遠的部隊去填坑。

秦致遠很想對貝當的命令置之不理,但總不能任由巴斯蒂安的防線出現缺口,只能再次派出部隊。

於是阮俊才和範文雄率領的兩個安南人組成的步兵師被派出。

之所以派出安南部隊,是因為秦致遠已經感覺到危機,現在秦致遠負責的防線中,一線陣地看上去沒有任何問題,但預備隊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個危險值,如果德國人現在發起進攻,那麽秦致遠的陣地將出現極大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