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不服輸的潘興

8月初,對德軍的圍殲終於結束,大約6萬名德軍陣亡,30萬德軍投降,其中外籍軍團收容了20玩德軍戰俘。

這個結果令巴頓和曼京心生不滿又無可奈何,為了進攻負隅頑抗的德軍士兵,美軍的傷亡為7萬人,法軍的傷亡為四萬,但他們的戰果不及外籍軍團的三分之。

而偏偏外籍軍團幾乎沒有任何傷亡,這個結果令人瞠目結舌。

8月中,威廉皇儲從法國內務部的監視中消失。

沒有人能說得清楚威廉皇儲是怎麽消失在內務部的視線中的,負責監視威廉皇儲的一個12人小組被調查,但沒有查到任何問題,於是只能讓他們脫掉軍裝回家。

這些人很快就去聯合石油找到了一份令人羨慕的輕松工作,據說是去新巴庫走廊,在哪裏,他們指揮殖民地勞工,日子過得可以媲美德皇。

8月底,威廉皇儲出現在柏林,在接受了數十萬民眾的歡呼之後,威廉皇儲領導了一個政治改革團,這個改革團將把德國改造成類似英國那樣的君主立憲制國家。

在法國的這段時間,對威廉皇儲的改變很大。

或許是身份驟然發生變化,讓威廉皇儲終於有時間關注普通人的生活。

威廉皇儲自幼接受的是精英教育,這種教育方式雖然不能說是養在深宮不知人間疾苦,可和普通人的生活也距離甚遠,威廉皇儲的時間全部被學習占據,沒有時間去關注普通人的生活。

長大之後身為皇儲更是事務繁忙,每天有處理不完的國家大事,根本沒心情關注普通人。

在法國的這段時間,威廉皇儲終於沒有了國家大事需要他擔心,終於沒有了沒完沒了的會議和晚宴,威廉皇儲終於有時間把目光投向那些普通人——國家的基石身上。

實際上就在半年前,威廉皇儲一直認為精英階層才是國家基石,普通民眾只是附屬品,他們是精英階層實現自己意志的工具。

這是威廉皇儲長這麽大以來一直被灌輸的思想,也是此時所有以“精英階層”自詡的共識,曾經威廉皇儲也是這麽認為。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威廉皇儲的思想開始轉變。

或許是在認識秦致遠之後,至少威廉皇儲是這麽認為的。

放下身段主動融入普通人的生活,給威廉皇儲帶來了極大聲譽。

在100萬德軍戰俘眼裏,威廉皇儲謙遜而又親切,高貴但絕不驕傲,他樂意傾聽底層士兵的心聲,樂於幫助士兵們改善自身環境,如果有一個人能把德國從泥沼中帶出來,那麽那個人一定是威廉皇儲。

就在魯登道夫遇襲之後,德國國內和平的聲音空前高漲,德國人開始通過中立方比如荷蘭以及羅馬教廷釋放善意,尋求和協約國談判的可能。

德國的轉變令英、法、美措手不及而又理所當然,他們知道德國一定會輸,但沒想到這一天來得這麽快,而且還是德國人主動認輸。

就在稍早前,奧匈帝國的卡爾一世再次向協約國謀求和平,他在去年冬天曾經這麽做過,但因為操作不善淪為笑柄,現在,卡爾一世又到了不得不求和的時候。

在六月五號,奧地利人再次發動攻擊。意大利人的戰鬥力已經弱到令人難以容忍的程度,他們很快就被趕過皮亞韋河,如果不是英、法聯軍擋住奧地利人,奧地利人能一鼓作氣打到羅馬。

英、法聯軍加入之後,奧地利人再次失利,他們在第二天就被趕回出發點,然後節節敗退。

截止到25號,奧地利人有14.2萬人傷亡,數萬人被俘。

這對奧匈帝國的打擊是毀滅性的,因為奧匈帝國國內已經沒有了兵源,在被俘的那些人中,有些人甚至是第二次被俘。

要知道,當初協約國釋放這些戰俘的時候,他們都承諾不再加入戰爭。

但現在他們違背了自己的承諾,所以會遭受長時間的勞役作為懲罰。

不僅是德國人對奧匈帝國失去了信心,奧匈帝國自己人也開始四分五裂,匈牙利想作為一個國家獨立出去,這時分裂的征兆,卡爾一世盡力挽救他的帝國,為了維持局面,卡爾一世宣布將帝國轉化為聯邦,所有的民族都可以擁有自己的國家委員會,甚至連盧塞尼亞這樣的小民族都可以。

卡爾一世的努力再次失敗了,他的想法不僅沒有凝聚已經四分五裂的人心,反而滋生了更多人的野心,很多國家宣布自治,那些非奧地利人組成的部隊,比如克羅地亞人、捷克人、馬紮爾人組成的部隊紛紛解散,士兵們扔掉沒有子彈的步槍選擇返回家鄉。

看上去,奧匈帝國的覆滅指日可待。

這樣的奧匈帝國是沒有任何底牌的,於是協約國沒有給卡爾一世想要的和平,卡爾一世的國家正在崩潰。

德國人釋放的和平信號讓所有人都不得不重視,因為德國還保有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