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真正的法治

《國聯盟約》經過了26次修改,於上月底在巴黎和會上通過。

國際聯盟有五個常任理事國,分別有英、法、美、意、日這五個國家擔任,同時設4個非常任理事國,每三年選舉一次。

國際聯盟包括對目前全世界絕大部分國家,除了德國和俄羅斯……

不止,如果民國不在《凡爾賽條約》上簽字,那麽民國也將會被拒絕加入國聯,同樣到目前還沒有加入的還有俄羅斯,因為俄羅斯的內戰在繼續,俄羅斯現在並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不管是布爾什維克,還是聯合政府,又或者是南俄武裝力量,沒有任何一方能代表俄羅斯。

而據秦致遠所知,威爾遜雖然是國聯的倡導者,但美國也沒有加入國聯,因為美國的國會不批準。

好吧,美國人總是這麽幹,他們的國會中“門羅主義”盛行,現在只想偏安北美,對於全世界沒有染指之心。

或者說,美國人現在沒有能力染指全世界,因此在用這種方式表達對英、法兩國主導的殖民地體系的抗議。

因為就在《凡爾賽條約》中,被美國人寄予厚望的“民族自治”這一基本原則沒有絲毫體現,美國的產品還是沒有海外市場,因此美國人很不滿。

蘭芳也被邀請加入“國際聯盟”,考慮到常任理事國中英國和日本是盟友,法國甚至有意讓蘭芳成為常任理事國以增加助力,不過這遭到英國和日本的堅決反對,法國人只能是想想而已。

秦致遠對此並不在意,說實話,秦致遠不看好這個所謂的“國際聯盟”,想想看,缺少了德國、俄羅斯、美國、民國這四個國家的“國際聯盟”還能算是“國際”嗎?

在世界大戰之前,美國和德國在全世界是國民生產總值最高的國家,而俄羅斯是疆域最遼闊的國家,民國是人口最多的國家。

少了這些國家,這個“國際聯盟”怎麽看都像是在鬧著玩。

當然了,雖然心有懷疑,但秦致遠沒必要說出來。

在接到邀請之後,秦致遠還是老老實實的派人去巴黎,準備見證《凡爾賽條約》的簽訂這一歷史時刻,同時準備簽署聲明加入國聯。

說起來,簽署聲明這種事應該是由秦致遠親自出馬,但秦致遠沒空,從返回蘭芳的第二天開始,秦致遠就開始了馬不停蹄的視察,從金州島到望海州,再到蘇祿島、鄭和島、龍巖島(巴布亞島)、最後是蓬萊島,在短短半個月之內,秦致遠走馬觀花的把蘭芳的疆域跑了一遍。

這種走馬觀花很有必要,秦致遠需要經常性的視察,以顯示自己的存在,否則的話秦致遠在自己的國民心中有幾分存在感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那可不是個好兆頭。

幾乎每到一個地方,秦致遠首先要去的地方就是駐軍的軍營,聽取軍事主官的匯報,和戰士們聊天,傾聽戰士們的心聲,確實解決戰士們以及他們的家屬生活中的難題,這是秦致遠的主要工作。

同時要視察的,還有正在建設中的工廠,以及現有的國家農場,望海州的鋼鐵廠和大慶的油田的視察的重中之重,蘇祿島上的造船廠也是重點,這裏以後將會生產蘭芳國內的大部分民用船,其中包括集裝箱貨輪。

好吧,關於這個集裝箱貨輪,這在將來將是蘭芳海運的主要力量,最關鍵的一點是,很多貨輪只需要簡單改裝,馬上就會變成一艘航空母艦。

20世紀初的航母,並沒有多少技術含量,千萬別和21世紀的航母相比較,目前的航母甚至只是在貨船頂部增加了一個貫穿甲板,就成了飛機母艦。

而在蘇祿島建造的貨輪本身就會擁有貫穿甲板和起重機,這樣的貨輪改裝起來更方便。

在蘭芳目前正在興建的眾多項目中,除了大慶市的油田,基本是都是秦致遠私人所有,比如鋼鐵廠和船廠,這其實都是秦致遠的產業,蘭芳政府有收稅的權利,但所有的盈利都歸秦志遠支配。

對此,黃博涵他們並沒有異議,因為在得到這些機器的過程中,蘭芳政府幾乎沒能幫得上什麽忙,所有的關系和資金,都是秦致遠一力承擔。

蘭芳可是個在憲法上明明白白的寫著“尊重私有財產”的國家,秦致遠對這些工廠的所有權,不管是從法律上還是實質上都有充足的理由。

話說在制定《憲法》時,蘭芳內閣就充分考慮到對私有財產的尊重,以及對國有財產的劃分。

在蘭芳,所有的土地都是國有,甚至是已經送給秦致遠的蓬萊島,嚴格說來都是蘭芳的土地,秦致遠擁有使用權,但沒有“完整的”支配權。

這個所謂“完整的”支配權,含義有點復雜,比如說如果秦致遠看黃博涵比較順眼,可以在蓬萊島上劃出來一塊土地,送給黃博涵讓他建設別院,這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