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五年計劃

華人社會其實一直以來都是人治,所以“關系”在華人社會中非常重要,一個人如果有“關系”有“門路”就會被看做是有“能力”的表現。

秦致遠對這一套深惡痛絕,哪怕是那種錯綜復雜的關系網讓華人社會看上去比較有人情味,秦致遠也厭惡各種形式的“關系網”。

在另一個時空,秦致遠無力改變,只能隨波逐流。

但在這個時空,秦致遠現在有能力,也有決心,所以決定下大力氣整治關系網。

在秦致遠看來,“人情味”不是體現在各種關系上,也不是體現在各種人情上,而是體現在全社會的人文關懷中,比如對待兒童和老人的態度,比如對待外來人口的態度,比如對待蘭芳原住民的態度。

在對待兒童和老人這方面,蘭芳政府的態度是寬容的。

為了優化人口結構,快速提高人口數量,蘭芳政府已經公布了一大堆針對兒童的福利政策,比如新生兒可以享受國家特殊補貼,可以享受免費醫療,享受免費的“九年制義務教育”等等。

當然了,一個基本環節必須要指出,所有的權利和義務都是對等的。

蘭芳的新生兒想要享受這些福利,首先必須確定是蘭芳國民,其次是要在蘭芳政府的教育體系中,成長為一個蘭芳需要的人才。

這聽上去或許有些冷冰冰,但卻是所有社會正常運行的不二法門。

對於老人,這個問題現在並不突出,因為蘭芳的國民整體比較年輕,老人的總體人數並不多,而且因為華人社會的傳統習慣,對老人的贍養一般由老人的後代負責,對於社會的依賴並不嚴重。

哪怕是這樣,蘭芳政府還是規定了針對老人的福利,比如對老年人的補貼以及醫療制度的傾斜。

人口少有人口少的好處,如果是在民國,想要實行這些政策實在是困難重重,但在蘭芳這個人口僅僅只有幾百萬人的國家,實施起來並沒有太多困難。

簡單說,只要有錢就行。

蘭芳立國之後,曾經有“皇漢主義者”提出要把蘭芳原住民全部殺光,或者是全部驅逐,以建立完全由華人組成的和諧社會。

也有稍微溫和點的“大漢族主義者”提出要對蘭芳原住民進行改造,方式也比較強硬,準備成立類似“歸化營”之類的機構,對蘭芳原住民進行歸化。

其實在國家層次,采用所有的激烈手段都是不合適的,不僅僅是國際形象受損,對內也不好交代。

蘭芳目前已經有一批規定,對於規劃人口和原住民加以限制,比如推廣漢語,就是對原住民最大的限制。

從去年開始,蘭芳就將漢語定為官方用語,同時規定在蘭芳境內所有的公共場合不準使用其他語言,這在當初看來很有點不近人情,但效果非常良好。

到目前為止,哪怕是上了年紀的原住民,也多多少少會一些漢語,口音或許有點不標準,但進行日常交流已經沒問題。

等到蘭芳的下一代出生,他們將活在一個漢語的世界裏,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蘭芳境內的任何地方,漢語是他們唯一能接觸到的語言,那麽學習漢語也將成為習慣。

其實漢語是一門很有魅力的語言,就像那首傳說中莎士比亞所作的“你說你愛雨”,當它翻譯成各種版本時,漢語的魅力頓時躍然紙上,讓人不得不嘆服。

其實華人的祖先一直在用這種“潛移默化”的手段同化異族,效果良好,幾乎沒有任何後遺症,甚至是那些“皇漢主義者”,或者是那些“大漢族主義者”,他們本身就不是純種的漢族人,只不過文化上的認同讓他們認為自己就是漢族人。

秦致遠也想用這種方式對本地的土著居民進行同化,這樣才不會留下任何汙點讓人詬病。

或許使用這種方式需要的時間比較漫長,但相對於當初采取血腥的“西進運動”對待印第安人的美國人,秦致遠寧願使用這種方式來“潛移默化”。

想想21世紀的美國人吧,不管他們的國力如何強大,不管他們在21世紀有多麽繁華,“西進運動”永遠是美國抹不去的汙點,哪怕是美國人自己,在這個問題上也無法自圓其說。

就在秦致遠巡視蘭芳的時候,陳康健也在巡視庫頁島。

庫頁島,俄羅斯稱“薩哈林島”,日本稱“樺太島”。

為什麽牽涉到日本呢?

因為在1905年的日俄戰爭中,俄羅斯人戰敗,然後就把北緯五十度以南的所有島嶼賠償給日本人,也包括半個庫頁島在內。

蘭芳北征軍團進攻海參崴以及西伯利亞,自然也包括庫頁島,因此在目前的庫頁島上,以北緯50度為界,蘭芳和日本各占領一半。

陳康健就在庫頁島上蘭芳一側巡視。

駐紮在這裏的是北征軍團的第17師第62團和第63團,而在日方一側,駐紮著日軍第五師團的第21旅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