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清算

想把“長門”號建成,這當然可以,不過不是在吳海軍船廠,而是在蘭芳的金蘭灣船廠。

消滅日本軍隊,打掉日本的野心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掠奪日本的人才,摧毀日本的工業基礎,扼殺日本重新崛起的可能,這才是秦致遠更看重的。

於是尚未完成舾裝的“長門”號被轉移到金蘭灣船廠,連同那些已經準備好了的材料,都被一起送到金蘭灣,隨性的還有15000名日本的工人和技術人員。

15000名!

沒錯,就是有這麽多,而且這還是在剔除了大多數雜役的前提下。

有資格前往蘭芳的,要麽是工廠裏的技術人員,要麽是熟練工人,那些可有可無的雜役一個都不要,蘭芳如果需要找那樣的人,安南多的是。

伊藤智二也在前往蘭芳的船隊中,當離開吳海軍船廠的時候,伊藤智二注意到,蘭芳海軍已經開始拆除吳海軍船廠裏的設備,可以預見,吳海軍船廠從此就會成為歷史,蘭芳一定會把這裏拆成平地,就像當初甲午清日戰爭時期,日軍攻占旅順之後,把旅順所有能拆的全部拆個精光一樣。

伊藤智二很清楚的知道那段歷史,因為當時吳海軍船廠還曾經接收過一批來自旅順的船廠設備。

真是天道輪回,24年前,日本人把旅順人全部殺光,然後拆了個幹幹凈凈,24年後,蘭芳人用接近十倍的數字報復了日本人,僅僅是在東京,死於那場大轟炸中的日本平民就有差不多20萬人。

轟炸當天,東京有15萬人喪生,在接下來的這段時間內,這個數字已經上升到20萬。

現在可是20世紀初,對付燒傷名沒有太好的治療方法,尤其是大面積燒傷,放到21世紀也隨時可能喪命,放到20世紀初更是只能等死,於是僅僅幾天之內,那些傷重無法醫治的重傷員紛紛在痛苦中哀嚎死去。

縱觀蘭芳和日本的戰爭,日本一方一共陣亡近16萬軍人,共有57艘海軍艦艇被擊沉;蘭芳一共陣亡6400余名軍人,有二十一架魚雷機或者是轟炸機因為各種原因墜毀,好在上面的飛行員大多都被蘭芳救回。

和陣亡軍人數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近50萬日本平民死亡,這個數字有點驚世駭俗,但發生在日本人身上並不稀罕。在這50萬人中,有據可查的,被日本軍隊逼迫自殺的就有超過10萬人。

很難理解日本人的這種行為,如果是屠殺敵對國國民,這還可以理解,但屠殺本國公民實在是令人發指,只能歸結為日本軍隊的毀滅傾向上。

在這場戰爭中,蘭芳成為最大的受益者,且不說蘭芳在戰後獲得的割地和賠款,僅僅是戰爭中的繳獲,各種財物的統計就超過二十億蘭方圓,如果再加上日本的賠款,這相當於目前蘭芳六年的財政收入。

《椰城合約》規定,日本必須賠償蘭芳15億蘭芳圓,這筆錢現在的日本政府拿不出來,於是要以日本國內的各種工廠和半成品作為抵押。

於是建造成本高達4390萬日元的“長門”號僅僅作價1500萬蘭芳圓就被蘭芳拖走,還在橫須賀造船廠建造,尚未下水的“陸奧”號戰列艦僅僅被作價700萬蘭方圓,等“陸奧”號下水之後,“陸奧”號也將被拖往蘭芳完成舾裝。

就在“長門”號和“陸奧”號被拖走的同時,日本國內的重要企業也紛紛被估值,然後用來賠償應該付給蘭芳的賠款,其中鋼材年產量35萬噸,占據日本八成產量的八幡制鐵所整體的估值只有4500萬蘭芳圓,日本最大的軍工企業三菱重工整體估值只有3900萬蘭芳圓……

如果按照真實價值計算,包括八幡制鐵所和三菱重工等企業的價值至少要翻十倍,但問題在於蘭芳也有不錯的工業底子,而且蘭芳工廠裏的機器比日本工廠裏的機器先進得多,這讓日本企業的估值大大縮水,以至於蘭芳把所有看得上眼的企業全部估價之後,發現居然距離15億蘭芳圓還有6億的缺口。

於是日本以海關稅收為抵押,向美國借款,用來填補這個缺口。

負責對日本企業進行估值的,是秦致遠的大管家加斯帕德。

加斯帕德率領一個工作組去了日本,這個工作組是由蘭芳、英國、美國、法國、意大利、民國等國派出人手共同組建的,但實際上在出發之前就已經受過蘭芳的特殊關照,因此雖然日本人抗議工作組的估值並不公道,然並卵,這是全世界的共識,那些工廠就是只值這麽點。

“估計日本工業想要恢復到戰前的規模,至少需要50年時間,如果秦堅決執行軍部命令,那麽日本將永無出頭之日。”加斯帕德向秦致遠匯報工作。

加斯帕德已經快要60歲,精神狀況還是極好。

加斯帕德現在已經舉家加入蘭芳國籍,他的三個兒子中有兩個在財政部工作,最後一個去了海軍,在金蘭灣海軍基地擔任後勤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