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電影的威力

銀幕上的那些華人士兵臉上,的確是充滿對未來的憧憬。

在香檳沙隆戰役之前,可以說秦致遠率領的以華人為主的外籍軍團一直都是一帆風順的,直到香檳沙隆戰役爆發的那個午後,一切都不一樣了。

其實現在的配音都是汽車聲和行軍的腳步聲,銀幕上雖然有些華人士兵在說話,但沒人知道他們在說什麽。

這時候的旁白還是一樣的沒有起伏,就像是配音的那個人沒有任何感情一樣,就是用這種完全屬於旁觀者的聲音對這場戰爭中需要解說的地方進行陳述,聽上去特別震撼。

真的是震撼,其實之前的電影,全部都是無聲電影,猶豫無聲電影的局限性,很多東西是表現不出來的,再加上電影導演的不專業,很多電影的敘事性甚至都無法保證,用21世紀的眼光看,的確就是粗制濫造。

而蘭芳皇家影業的這次嘗試,簡直就是對電影的顛覆,不僅破天荒的出現了有聲電影,達到了聲音和畫面的完美結合,而且在敘事性和藝術性上很大提高,特別是電影配樂,更是成為了整部影片的經典。

要知道,在之前,電影人為了讓電影更好看,通常會在舞台上設置現場樂團,隨著電影情節的進展進行即興演奏。

對,就是即興演奏,沒有曲譜,沒有節奏,那些樂手不管腦子裏有什麽天馬行空的念頭,都可以用音樂的形式表現出來,而這些即興演奏出來的音樂,往往和銀幕上正在上演的劇情驢頭不對馬嘴。

《香檳沙隆》這個電影是有配樂的,而且這部電影的配樂是經過精心創作,由蘭芳國家樂團演奏的版本,這和那些草台班子的即興之作完全就是天壤之別。

就在一輛輛軍車和一隊隊軍人從銀幕中經過時,第一段配樂響起,是《海參崴進行曲》。

說實話,《海參崴進行曲》這首曲子,用來作為海軍的軍歌並不合適,用來作為陸軍的軍歌更合適一些,特別是當銀幕上有坦克和大口徑火炮這樣的戰爭利器一閃而過的時候,配合著《海參崴進行曲》格外的雄壯。

電影剛開始了不到十分鐘,觀眾們其實都已經看傻了,甚至包括那些已經看過電影的那些駐蘭芳使節,他們完全沒有想到,電影居然可以拍的如此熱血沸騰,電影中的元素居然可以如此的豐富多彩。

而對於那些觀影的蘭芳人來說,這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一次精神的升華,一次國家凝聚力的巨大提升,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觀看電影,第一次見到外籍軍團到底是什麽樣,第一次從銀幕中看到被戰爭蹂躪的歐洲大陸。

說實話,從銀幕中的鏡頭看起來,歐洲大陸真心不如蘭芳。

於是,不知不覺中,發自內心的自豪感就這麽油然而生。

銀幕中的節奏還是很快的,經過導演組的精心編輯,很多當時拍攝的鏡頭被運用在影片中,真實再現了香檳沙隆戰役的整個過程。

前30分鐘,影片一直在陳述戰前準備,銀幕上出現過很多華人士兵燦爛的笑臉,攝影師仿佛想要記錄下更多人,讓更多人都能留下影像資料,哪怕只是一閃即逝的鏡頭,也說不定就是他們留給這個世界永遠的回憶。

從第31分鐘開始,隨著銀幕上爆炸的炮彈,戰爭終於開始了,這時候出現了大量的晃動鏡頭,攝影師很明顯是也在奔跑,不停地尋找機位,試圖拍下更多更有價值的鏡頭,甚至在一個爆炸鏡頭中,銀幕突然變暗,這時候的旁白雖然還是沒感情,但就格外的讓人揪心:“……在香檳沙隆戰役中,一共有12位攝影記者和攝像記者活躍在香檳沙隆地區,在整個戰役中,共有9名記者遇難,剛才的那個鏡頭,就是一位攝影師被炮彈擊中的瞬間,我們的膠片有鋼殼保護,但攝影師只有血肉之軀……”

就這麽一段敘述,很多人眼中的熱淚一下子就湧出來。

隨著戰鬥的進行,“香檳沙隆戰役”更多的細節被展現出來。

一隊又一隊華人士兵背起自己的步槍,用沉默而又決絕的態度沖向戰場,和他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那些英軍士兵和塞內加爾士兵,他們中的很多人在銀幕上陷入崩潰,肆無忌憚的面對鏡頭大哭,或者是明明身上的衣服還很完整,非要說自己受了傷,要求返回後方接受治療。

這和那些經過簡單包紮就又繼續返回戰場的華人士兵簡直形成鮮明對比。

特別是當銀幕上出現英軍指揮官漢密爾頓·戈登找到向安康要求馬上撤退的鏡頭出現時,大禮堂內突然就響起了震天的怒罵聲,這讓前來觀影的英國駐蘭芳大使歐文·喬納臉色鐵青。

“我抗議,我嚴重抗議,這種影片不能公開上映……必須要修改,必須要去掉這樣的對大英帝國不利的鏡頭,否則這肯定會影響我們之間的關系。”歐文·喬納馬上找到秦致遠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