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封爵

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個日子在華人世界的傳統中被賦予特殊地位。

1920年蘭芳的元宵節,這一天更是有著重大意義。

就在這一天,蘭芳正式開始實行爵位制,用爵位來確定不同的社會階層。

對,就是社會階層,千萬別說人生而平等,這句話就算再過一萬年也僅僅只是理想,永遠都不會實現。

曾經很多人想要打破階級固化,但打破的結果往往意味著一個新階層的確立,然後新舊階層又會開始另一個輪回,這是一個怪圈,只要人類社會還存在競爭,那就一定會出現。

既然確定會出現,秦致遠就幹脆做得更加徹底一些,用爵位的形式把階層確定下來,只要保證一定的上升渠道,讓平民階層看到希望,那麽從某種程度上說,保有社會階層並不是壞事。

如果平民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晉升到貴族階層,那麽平民就會有足夠的動力,有理想的人就會制定目標,然後向著目標努力,而那些想要吃葡萄但是又能力不足或者是不思進取的,那就由他們去吧。

藥醫不死病,裝睡的人永遠也無法叫醒。

從過了春節開始,有資格封爵的各地官員、士紳就開始返回蘭芳本土,他們從北疆區、高麗、日本、瀛洲、琉球、金蘭灣、科西嘉、甚至是巴黎紛紛向蘭芳本土匯聚,準備接受這一殊榮。

秦致遠也從春節後就再次開始忙碌起來,主要工作是接見各地的代表團,不管是最大的飛地北疆區,還是遙遠的科西嘉,秦致遠都要抽出時間來和各位代表進行一個簡單的茶話會,有時候也會一起吃個飯什麽的,回憶一下過去的情誼,展望一下未來的前景,既加深感情,又要達成共識,工作可謂是繁重。

也不僅僅是秦致遠,陸徵祥、黃博涵、秦致勝、甚至是福煦他們都有自己的關系圈,都有相交親厚之人,他們也都在忙碌,為了各種各樣的人際關系。

生活在華人社會,人際關系是必須要維持的,這和自命清高孤芳自賞無關,如果沒有交際圈,在華人社會中可謂寸步難行。

秦致遠已經力主出台各種法律,試圖用法律代替人情,但目前看來效果還不夠明顯,畢竟目前蘭芳的當權者心中雖然有了法律這根警繩,但人情概念還是根深蒂固,一時半會之間在法律和人情中還無法達到平衡。估計要等到蘭芳的下一代長大成人,成為社會中堅,法治社會這個名詞才會真正意義上被廣大人民所接受。

從正月初五開始,蓬萊島的王宮就開始熱鬧起來。

普通民眾雖然是不可能到王宮找秦致遠拜年,但那些遠道而來的代表團成員秦致遠卻不可能怠慢。

就好像是事先商量好的,從北疆區代表團開始,每天接見一個不同地區的代表團,成為秦致遠的固定工作。

在這些代表團中,北疆區代表團的規模是最大的,整個北疆區近15萬軍政人員,大約有350人擁有封爵資格,所以這一次北疆區代表團的規模就格外龐大,所有的受封人員加上隨從,總人數超過千人。

這麽多人,自然不可能都得到覲見秦致遠的機會,只有受封男爵以上的,才有機會覲見秦致遠。

順便說一下,蘭芳的正式爵位等級,共分為5個等級,分別是“公爵”、“侯爵”、“伯爵”、“子爵”、和“男爵”。

在這五個等級之外,還會有“爵士”、“紳士”兩個等級,這兩個等級是為平民準備的,也是他們通往貴族階層的必經之路。

在五個正式的爵位等級中,“公爵”這個級別是最高的,只有皇室成員比如秦致勝或者是王子秦德,又或者是朝中重臣比如前首相黃博涵、現首相陸徵祥、北疆區總督陳康健等人才有這個資格。

“侯爵”的等級稍次,只有軍方重臣如海軍部長安東尼奧,空軍司令周鴻光、炮兵司令鄭大力、北疆區副總督葛立夫、高麗總督劉子正、瀛洲總督張添壽等人才有這個資格。

這裏要說明的是“北疆區總督”這個職位。

北疆區作為蘭芳最大的飛地,是蘭芳面積最大的陸地,在蘭芳內部享有崇高地位,因此“北疆區總督”這個職位不同於“高麗、瀛洲、琉球群島”等等這些地方,不管是行政級別還是軍事地位,都要高出一籌,所以北疆區總督陳康健可以獲封公爵,而副總督葛立夫也和高麗總督劉子正,或者是瀛洲總督張添壽等人一樣,都可以獲封侯爵。

“侯爵”之下是“伯爵”,伯爵這個職位是各省部高官的爵位,朝中重臣比如商業部長黃錦盛、工業部長張天運、金州州長張瑾茂等人,又或者是各軍主將比如機動艦隊司令謝潤東,蘭芳第一裝甲師師長徐盛、金蘭灣艦隊司令程培德、海參崴艦隊司令譚學衡等人,再或者就是蘭芳各大研究所的主持人,比如生物研究所的桑迪、化學研究所的米歇爾、材料研究所的隆承軒、航空動力研究所的隆承轅,都是這一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