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真年輕

紫禁城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四年,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建成。

總的來說,紫禁城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墻,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

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後居住的正宮。

曾經紫禁城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其余的分別是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以及俄羅斯的克裏姆林宮。

秦致遠曾經參觀過的紫禁城是個巨大的博物館,因為遊客眾多,紫禁城也不缺乏經費,修繕自然是盡善盡美。

但當時間回溯到1920年,紫禁城從外表看上去依舊雄偉壯觀,如果遠看的話倒也充滿了皇室威嚴,但如果走近了看,紫禁城就是個龐大的破院子,其破敗程度和已經覆滅的清帝國差不多。

按照溥儀和袁世凱簽訂的《清室優待條件》規定,清帝尊號仍存不廢,中華民國待以各外國君主之禮;並且清帝歲用400萬兩由民國政府撥發;同時侍衛人等照常留用;宮內各執事人員可照常留用,惟不得再招閹人;原禁衛軍歸民國陸軍部編制,額數、俸餉仍如其舊。

這個規定看上去確實不錯,保障了小皇帝的一部分權力,同時也有所約束,因此當時的隆裕太後認可了這個協議,然後宣統帝正式退位。

《清室優待條件》確實是白紙黑字,但簽訂之後會不會嚴格遵照《條件》規定執行,這就由不得小皇帝了。

反正據秦致遠所知,那每年400萬元好像是從來沒有給夠過。

愛新覺羅一族畢竟還是有私產的,小皇帝的衣食住行也沒打多少折扣,不過放大到整個紫禁城,要修繕維護就力不從心。

紫禁城可是木質建築,這些建築看著是好看,維護也需要一大筆費用,而且是每年都要維護,這個費用讓現在的溥儀掏肯定是掏不起的。

於是紫禁城的破敗可想而知。

從進了天安門開始,中間的“禦道”還算是幹凈,但道路兩旁已經是雜草叢生,甚至比花園裏的花花草草看上去還要茂盛,如果再看看建築物,那更是破敗,都是些木質建築,原本是金粉玉葺色彩鮮艷,現在顏色脫落斑駁不堪不說,有些稍遠點的宮殿居然有小範圍的坍塌,甚至中軸線上的主要建築屋頂上都有了荒草,這簡直就是暴殄天物。

面對此情此景,徐世昌也不知道說什麽好,只能含含糊糊言語閃爍。

有什麽好說的呢,眼前的紫禁城就跟徐世昌治下的民國差不多,到處是窟窿,到處是混亂。

“真是可惜,如果把這裏弄成一個博物館,吸引普通人進來參觀,收取一定的費用,然後再用那些錢進行修繕,說不定是個良性循環哦。”秦致遠忍不住出謀劃策。

不管怎麽看,紫禁城都是中華民族的瑰寶,秦致遠也不忍心看著紫禁城就這麽破敗下去。

“唉,陛下有所不知,這又談何容易,現在前清廢帝還在紫禁城裏住著,剛才的情況您也看到了,我們的人想要隨意進出這裏都沒去權利,想要把這裏變成博物館,恐怕非一朝一夕之功。”徐世昌也有自己的苦衷。

“呵呵,不過是前清廢帝而已,你們還能讓他一直住在這裏?他可才15歲,如果讓他這麽折騰法,估計要不了幾年,這些個宮殿就會化為一堆廢墟。”秦致遠倒是不擔心,就算是秦致遠現在不添油加醋,過不了幾年,溥儀也會被馮玉祥趕走。

也不一定,馮玉祥驅逐溥儀發生在第二次直奉戰爭期間,當時的交戰雙方是直系的曹錕和奉系的張雨亭,戰爭的起因是北洋政府的內亂,也是長久以來矛盾累計的結果。

如果秦致遠沒有記錯的話,現在應該是正在打第一次直奉戰爭。

想到這裏,秦致遠猛然驚覺,因為自己的出現,民國的進程也已經發生了改變,現在曹錕和張雨亭沒有打起來,那麽也就不一定會發生第二次直奉戰爭,這麽說起來,溥儀會不會和歷史上一樣被趕出紫禁城還要兩說。

想到這裏,秦致遠心頭忽然間就泛起了責任感,有些事情,終究是需要人去推動的。

“這,估計也用不了那麽久。”徐世昌的話裏很明顯有遲疑。

徐世昌今年已經是65歲的人,雖然現在看上去春秋鼎盛,但畢竟是年事已高,說不定什麽時候就會一病不起。退一萬步說,就算是徐世昌身體一直都硬朗,估計徐世昌也耗不過還是個毛頭小子的溥儀,或許未來溥儀會從紫禁城裏被趕走,但是誰都不能保證徐世昌一定能看得到。

“我這裏有個案子,昨天晚上,我派向漢口的人在平漢站拿獲了幾個人,據說是醇王爺府上的管事,這幾位是前往津門的,隨身帶著好幾口大箱子,經過檢查,那些箱子裏裝的全部都是文人字畫、古董文物,初步統計了下,裏面居然有吳道玄的真跡仕女圖,又有元代的青花瓷瓶,這可都是國寶級的文物。”秦致遠不失時機的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