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3章 一聲嘆息

不管靠譜不靠譜,福煦和朱莉的“談判”比秦致遠和曼京有效率的多,最多不超過五分鐘,福煦和朱莉就達成了初步意向。

僅僅是初步意向還不夠,接下來還有更多的具體細節要談,費用是一個重要方面。

雖然秦致遠只提出了法國放棄在廣州特權這一個要求,不過出兵敘利亞需要的相關費用還是要由法國人承擔。

蘭芳部隊的戰鬥力基本上可以分為三個档次,全部由蘭芳人組成的正規軍團自然是戰鬥力最強的,接下來是有外籍軍人組成的外籍軍團,最後是蘭芳國內的預備役部隊。

按照法國人的意思,是想要從蘭芳帶走兩個裝甲師,然後給伊拉克人一個永生難忘的教訓的。

不過當核算了費用之後,法國人不得不放棄了這一不切實際的想法。

先不說裝甲部隊使用的裝備需要法國人提供,就算是人力費用,法國人也承擔不起,秦致遠為裝甲部隊開出的費用是在敘利亞期間,裝甲部隊的士兵每人每天要有五十法郎的津貼,粗略計算,兩個坦克師四萬人每天的津貼費就需要兩百萬法郎,這讓法國人無論如何也無法接受。

當然了,當漢克·比徹聞到裝甲部隊成員的正常薪水時,秦致遠也並不隱瞞:“如果是士兵,大概每天的薪水是五個法郎左右——”

為了便於漢克·比徹理解,秦致遠主動把計算單位換成法郎,這倒沒什麽麻煩,現在法郎和蘭芳元的兌換比率大概是一比一。

這麽看起來,蘭芳軍人的待遇其實是相當高的,秦致遠的負擔重也是重在這裏,蘭芳的海、陸、空軍加起來大概有九十萬人,裝甲兵的薪水在軍隊薪水體系中不算最高,但也不算最低,如果按照這個平均值計算,秦致遠每年在軍人薪水方面的支出就在十億蘭芳元左右。

“那你為什麽要翻十倍?”漢克·比徹馬上就質疑。

“因為我的戰士們前往敘利亞不是為了蘭芳作戰,甚至不是為了蘭芳的朋友,所以他們需要額外的動力。”秦致遠不諱言,直截了當提出蘭芳和法國現在最大的問題。

這倒讓漢克·比徹啞口無言,看漢克·比徹垂頭不語,秦致遠好心的遞過去一張紙和一支筆。

漢克·比徹馬上就道謝,埋頭開始計算。

真懷念手機啊,哪怕是電子計算器也好啊,只可惜最早的電子計算器曾經也是到七十年代才會出現,在這個時代,估計會提前一點。

不過估計也提前不了太久,已經五十出頭的漢克·比徹估計用不上,秦致遠還可以期待一下。

當一張紙上已經密密麻麻的全是算式,漢克·比徹總算是擡起頭來:“那麽——我需要兩個外籍軍團的步兵師——不,一個半機械化師和一個步兵師好了,我們會負責運輸以及部隊需要的裝備,至於時間嗎——就先定為六個月——”

漢克·比徹真是精打細算,這也算是紮進了脖子勒緊了褲腰帶。

“兩個師,六個月——這就能把伊拉克人徹底擊敗?”秦致遠還是好奇。

秦致遠這裏有敘伊戰爭的詳細資料,伊拉克人現在有編號的師已經達到二十一個,其中超過半數齊裝滿員,這些部隊和英軍的編制一樣,每個師的人數大概是一萬五千人,裝備精良,火力強大——

至少和敘利亞人相比,伊拉克人算得上“裝備精良、火力強大”。

法國人雖然準備用武力驅逐伊拉克人,但並沒有決一死戰的決心,法國人雖然在敘利亞組建了部隊,但僅僅只有七個師,而且還都不滿員,這和敘利亞的人口基數有關,更和法國人的決心有關,畢竟這些部隊連基本的步槍都達不到人手一支的程度。

法國人實在是太吝嗇了。

或者說,混亂的法國社會狀況讓法國人沒辦法集中精力提供最大程度的支援。

“不不不,我們沒想著把伊拉克人徹底擊敗,只要把他們趕出敘利亞就行,我們不打算打一場全面戰爭,僅限於中東一地。”漢克·比徹不經意間交了底,這讓秦致遠有點失望。

漢克·比徹說得沒錯,法國和英國雖然在中東正在作戰,而且也因為在對待德國的問題上無法取得統一現在關系比較僵,但同時在其他區域,法國和英國還保持著合作,特別是在非洲的喀麥隆,法國和英國正在聯手絞殺喀麥隆人的反抗鬥爭。

喀麥隆原來是德國的殖民地,世界大戰後,德國被迫放棄喀麥隆。德國人也是不安好心,臨走的時候,德國人全部撤離喀麥隆,但是把武器都留了下來,非洲兄弟們還是很可愛的,有槍和沒有槍完全是兩個不同的種族,被武裝起來的喀麥隆人馬上開始了武裝反抗,並且有往周邊地區蔓延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