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三章 平高麗策

李績兩眼一亮,仔細咂摸半晌,點頭道:“不錯,似乎有些道理……”

戰爭是為政治服務的,反過來說,政治也可以為戰爭服務,來往反復之間,端看執棋的手如何運用了。

李素所提的每一條其實都不足為奇,但是如果這幾條同時用出來,互相一搭配,效果可就奇妙了。

李績深深看了李素一眼,時至今日,大家認識這些年了,對於這個外甥,李績仍有些看不明白,只覺得很莫測,比他們這些混跡沉浮大半生的老狐狸還厲害,心思城府也深沉,平日嘻嘻哈哈沒個正形,一旦認真起來,說出來的話卻都是振聾發聵謀國之言,可以說,這人正經起來簡直不是人,當然,不正經的時候也不像人……

將李素的話咀嚼消化許久,李績確認自己領會意思了,這才緩緩道:“話沒說完,所謂‘內政人口’又是怎麽個說法?”

李素笑道:“內政人口當然是指高句麗的內政人口,這一條要和軍事襲擾合起來用,一年兩個重要的時刻,一是春播,二是秋收,大唐只管小股騎兵沖過去,燒糧毀田,擄掠人口,軍隊化整為零,襲擾高句麗大部分的平原地區,尤其是農田,是咱們要糟蹋的重點,兩三年過後,高句麗的百姓便會產生大規模的難民和饑荒,國庫無糧賑濟,農田常遭毀壞,糧食顆粒無收,人口間歇性減少,高藏恐怕吊頸的心思都有了……”

李績沉吟許久,遲疑道:“計策倒是好計策,不過……還是那句話,若高藏已對大唐臣服,咱們大唐還主動出兵襲擾,是不是……咳,那些藩屬國可還盯著大唐呢,若咱們如此作為,豈不令別的藩屬國齒冷?大唐的威望風評也會下降的……”

李素睜大了眼睛:“舅父大人,朝堂裏的君臣皆是高人,不能主動出兵開啟戰端,難道就不能找出一條被動出兵的理由嗎?沒有理由也能強行制造出理由呀,戰爭重要的是結果,而不是理由,所謂的理由,不過是一塊遮羞的布而已,再冠冕堂皇的理由,也不過是一塊花紋顏色比較好看的遮羞布,這個……不需要太大的心理壓力,也不需要太厚的臉皮吧?我這種天生的薄臉皮都能一眨眼想出好幾個高句麗欺負我們大唐的理由,那時我大唐出兵,名正言順,誰不服氣就抽他……”

李績瞪著他冷笑道:“多厚的臉皮才能讓你說出自己是薄臉皮的鬼話,你若是薄臉皮,我大唐天下就沒人有臉了。”

頓了頓,李績嘆道:“將這些計策全部合起來,多管齊下,老夫不得不說,將高句麗收入我大唐版圖的可能性極大,可惜就是有點不要臉……”

李素眨眼:“要不……回到長安後,便由舅父大人向陛下獻上此策?署名就用您的名字,外甥送給舅父大人了。”

李績呸了一聲,笑罵道:“老夫丟不起這人,如此不要臉的計策,你年輕,臉皮扛得住,老夫可扛不住,回去後好好思量周全一番,將你剛才這番話寫下來,作為平高句麗之策獻予陛下,有此一策,二十年內,高句麗可滅國矣!”

李績長長一嘆,道:“就不知二十年後,老夫是否還活著,能不能活著看到高句麗滅國那一日,等著我關中將士將高句麗國主押解來長安,向太廟獻俘,耀功於祖宗英靈之前……”

李素笑道:“舅父大人龍精虎猛,日食三鬥,必然能長命百歲,再活二十年不成問題。”

拍了拍李素的肩,李績感嘆道:“江山代有才人出,李家有你這位麒麟兒,百年家業必然不會衰落,往後我英國公府若有疑難,子正可一定要幫扶一把啊!”

李素奇怪地看了他一眼,若有所思。

李績嘆道:“這次東征,陛下吐血而歸,看當時太醫們的臉色,恐怕陛下的病情不太妙,回長安之後定會馬上立下儲君,不出意外的話,儲君應該是晉王殿下了,老夫當年運氣好,被陛下任為並州都督府長史,而晉王殿下則是遙領並州都督,嚴格說來,老夫也算是有從龍之功吧,不過比起你這兩年實實在在對晉王的輔佐,老夫這點運氣換來的小功勞是無法比的,日後晉王登基,必然會記你的大恩,對你獨加恩寵,你的權力和爵位將會越來越大,而晉王也將對你越來越倚重……”

李素皺了皺眉,覺得李績應該還有話沒說完。

李績接著道:“帝王對臣子倚重自然不是壞事,尤其是晉王這孩子,從小便心地善良仁厚,脾氣性格也溫和,待人寬容厚道,實為皇子中不多見的君子之風儀,可是子正啊,無論多麽厚道仁義的人,一旦當了皇帝,性子可就不一樣了,這一點,你必須要牢牢記在心裏,記一輩子。”

見李績神情嚴肅,李素也肅然點頭。

“將來晉王登基,你自然是要繼續輔佐他的,不過輔佐要有個度,帝王家事萬萬不可參與,遠避為上。君臣之間要有個距離,太近則惹禍,以前你與他相處或許可以沒大沒小,玩笑嘻鬧,但他當了皇帝後,以前的相處方式便要完全改變了,切記不可再與他沒大沒小,帝王的尊嚴不容輕侮,就算他年歲不大,暫時不會覺得被冒犯,隨著年紀越長,心思越重,而你仍不知收斂,那時便是你大禍臨頭之時了,你的性子向來跳脫,經常不正經,老夫要提醒,往後在晉王面前可要時時注意,輔佐歸輔佐,私人交情歸私人交情,這一點你要分清楚,莫到鋼刀懸頸之時方才後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