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先看一下這一戰的背景。

8月14日這一天,是全面抗戰爆發後中日空軍的第一次全面碰撞。

應該說,這次碰撞,雙方能升空作戰的,都是出色的軍人。因為8月14日這一天,中日兩國的空軍在上海同時面臨著很大的麻煩,技術稍差的飛行員,連起飛都做不到。

這個麻煩就是台風——一次強烈的台風席卷了上海以東二百公裏的洋面。在這一帶活動的日軍航空母艦也被迫轉移到馬鞍群島避風,艦載機無法活動。

日本海軍在上海戰區當時有四艘航空母艦,其中排水量7500噸的鳳翔號是世界第一艘專門設計的航空母艦,噸位較小;13500噸的龍驤號是日本海軍為了填補《華盛頓海軍條約》設計的,為了多裝飛機穩性不佳,在大風巨浪中自身難保,根本無法出動飛機。

還有一艘神威號是水上飛機母艦,當時在韭山列島秘密進行偵查活動。日本海軍決心在上海開戰後先發制人,攻擊中國空軍基地,因此8月10日曾命神威號派出飛機偵察上海、杭州方面中國軍隊動向,結果在杭州上空正和中國空軍學校進行飛行練習的訓練飛機遭遇。中國空軍教練機當即中止訓練,開始尾隨神威號的水上飛機。雙方糾纏良久,但因此時中日在上海尚未開戰,故此不了了之。此後,日軍發現花鳥山燈塔的守軍也向上級通報了發現神威號的情況。甚至,還有中國海軍的炮艦靠近監視神威號(根據日本防衛廳整理的《中國方面海軍作戰》第一部中第338頁記載)!於是,日軍命令神威號離開中國海岸,避免暴露戰術企圖。

這艘監視神威號的,很可能是中國海軍留在上海的唯一一艘艦——永健號。

永健號是中國海軍仿中山艦建造的航洋炮艦,抗戰開始後奉命留守上海。根據民國海軍部記錄,當時中國海軍主力退入長江,試圖在江陰沉船鎖江,全奸上遊日艦。為防日軍長江口外艦只有所行動,曾派永健艦駛出長江口進行偵察活動。8月25日,該艦在江南造船廠借口修理停靠在岸壁時(按照《淞滬協定》中國海軍除非修理不得進入黃浦江)被日軍飛機炸沉。打撈後又先後被日軍、戰後的國民黨軍和解放軍使用,經歷十分坎坷。根據海軍史專家陳悅先生的考證,這艘永健號在解放軍中名為延安號,最出彩的卻是在退役之後——在電影《甲午風雲》中,鄧世昌的致遠艦,據考證就是用它改裝拍攝的。

日軍鳳翔號航空母艦

日軍龍驤號空母艦

永健號炮艦

實際上,發現神威號,已經引發了中國方面的警覺。因此,在八一三開戰之後,中國空軍率先發難,讓日軍試圖“先制攻擊”的計劃付諸東流。

因為遠離了海岸,神威號到15日才再次進入陣位,投入戰鬥。

只有加賀號大型航空母艦受風浪影響不大。但是,它上面的雙翼艦載機馬力不足,在這種天氣裏無法起飛,否則可能會像樹葉一樣被台風吞噬。

這樣,8月14日全天,日軍在上海地區幾乎出現了空中真空。

但也不是完全的真空,日軍在台灣的陸基航空兵就在號稱“中攻四天王”之一的新田慎一中佐率領下,不顧風險穿越台風海區,大膽地發動了對杭州中國空軍基地的“越洋爆擊”。

八一四空戰,畫面中帶有IV—1字樣的中國戰鬥機,就是第4大隊大隊長高志航的座機,被他擊中的是日軍大串機。高共計擊中大串機73彈,幾乎把它打成了篩子,可惜7.7毫米機槍火力太弱,大串機終於掙紮迫降,而沒有被當場擊落。

中國空軍也面臨同樣的艱難,幾乎所有基地都在大雨之中。但是,空軍將士求戰心切。這一天,中國空軍冒著大風奮勇出擊,猛烈攻擊日軍在上海的陣地和艦艇。從周家口冒雨飛來杭州參戰的第4大隊,恰好和新田中佐在機場上空迎頭相撞。

雙方都是敢在台風中奔襲的好手,但日軍是對付陸軍的轟炸機,中國空軍是專打飛機的戰鬥機,結果可想而知——新田中佐對上了高志航大隊長,飲彈身亡。日軍最先進的18架96式遠程轟炸機被擊落4架(新田長機、桃崎三空曹機、三井一空曹機、小川一空曹機),重傷迫降後報廢1架(大串機),負傷4架(石大尉機、大杉大尉機、井上三空曹機、福田二空曹機)。

中國空軍在戰鬥中無一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