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庭芳其實已經在我們這篇文章裏面出現過一回了,在記錄任雲閣和梁鴻雲陣亡的那篇報道中,有一張照片,就是周庭芳。

只不過當時的影印效果太差,把個帥哥上尉印得如同妖魔鬼怪。

順便說一句,這份報道,最初我認為是空戰第二天,也就是8月15日發表的,而按照西西河友安逸雲兄的考證,是在8月16日。我找到了《大公報》的原件,證明安兄的看法正確。

為什麽兩位烈士沒有照片,惟獨周庭芳登了照片呢?因為根據報道,周在8月14日的戰鬥中,依靠嫻熟的技術,先後擊落兩架敵機。因為這個戰績,周庭芳成了空軍的明星。

報道原文如下:

“蔣委員長嘉獎空軍戰士周庭芳君在杭首建奇勛前日一役擊落敵機兩架 任雲閣 梁鴻雲殉國

十四日下午五時,日軍之雙發動機重轟炸機十一架,由台灣方面飛杭,向航空學校投彈,我空軍部隊事先得報,當即起飛迎頭痛擊,各戰士無不精神煥發,奮勇無前,向敵機掃射,敵機企圖脫逃,我空軍取大包圍形勢,予以痛擊,尤以周庭芳君技術嫻熟,射擊準確,繼續擊落敵機兩架,首建奇勛,蔣委員長得此捷報,特獎二萬元,以茲激勵雲。”

不過,如果拋去新聞描寫的成分,這份報道裏面,正確的地方固然不少,錯誤的地方更多。至少,周庭芳這兩天的作戰經歷,這裏面就寫得完全不對頭。不熟悉軍事又要搶新聞,這也是當時國內報紙的共同特點了。

8月14日,日軍的確出動轟炸機襲擊杭州,但在那裏迎擊日軍轟炸機的是高志航所部第4大隊,周庭芳並沒有參加此戰。那一天,他倒是和另外一路日軍轟炸機發生了交手,可是並沒有擊落敵機。

中國空軍第34中隊中隊長周庭芳上尉有個奇怪的外號,叫“空手入白刃”。這外號很有名,都傳到日本去了。

這不怪周庭芳技術不精,因為他根本沒法擊落敵機,周庭芳這一仗施展的功夫十分邪門,叫做“空手入白刃”。

事情是這樣的,8月14日下午4點,周廷芳駕駛一架修好的霍克III戰鬥機正準備從杭州筧橋機場起飛,進行試飛,防空哨忽報日機來襲。此時,從周家口飛來的第4大隊戰機正好到達,一落地就紛紛立即重新起飛迎戰,連加油都來不及。

周庭芳的飛機因為是剛修好的,兩挺機槍裏都沒有裝子彈。周看到情況不對,當即要求地勤裝上彈藥,升空殺敵。但是,地面指揮官感到時間太緊來不及,告訴他:“這是緊急警報,敵機馬上就要臨空,沒有時間裝彈了。但是留在地面可能遭到轟擊,你可迅速飛往南京。”——此事周庭芳自己的回憶略有不同,他講是航校蔣堅忍校長發現有日機編隊飛過,命其前往南京,跟蹤截擊日軍轟炸機。綜合日本方面的記載和其他中國空軍成員的回憶,周此日似駕機試飛的可能性更大。假如蔣堅忍真的發現日機編隊,必然用電話通知各機場備戰,而不會只派一架飛機去截擊。8月14日高志航迎擊日機成功,就是因為青田的航空監視哨提前發現了從台灣來的敵機。從周庭芳飛到廣德後的情況看,當時地面對日軍來襲毫無準備,似沒有接到任何通知。而第二天,周庭芳帶隊在嘉興落地時,的確曾接到蔣堅忍的電話,令其率隊截擊8架飛臨嘉興的敵軍轟炸機,周庭芳此戰擊落一架日軍96式轟炸機。估計可能時間過久,周老在回憶時把兩次戰鬥混淆了。

周庭芳起飛後向西飛行,不久即進入雨雲——第4大隊從周家口飛來時,曾和這片雨雲搏鬥一番,周庭芳這次也撞了進去,吃了不少苦頭。好在最終他沖出雲團,發現自己已經在太湖上空。而就在此時,他發現有6架大型雙發雙尾翼大型飛機正和自己同方向飛行。仔細一看,復雜的迷彩,紅色的膏藥標志——日軍的96式轟炸機啊!

中國空軍霍克Ⅲ戰鬥機和日軍96式轟炸機群

根據日方記載,日軍這支編隊,是3點50分從台灣起飛的日軍陸軍航空兵轟炸機隊,目標廣德,指揮官淺野少佐。他們本來和攻擊杭州的新田中佐合隊飛行,在永康分離後正在飛向中國諾思羅普轟炸機的基地——廣德。不過,這隊日機一共9架,而不是周庭芳所看到的6架。

周庭芳從羅盤方位角判斷出敵機的目的地是廣德,而且這批轟炸機明顯是很好的目標。但他卻無可奈何——霍克Ⅲ的機槍裏一發子彈都沒有啊。難道讓他拿根棒子去把敵機砸下來?!

唯一能做的,只能是趕緊報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