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城外氣淒然

——泊頭防空作戰小考

2009年,我的朋友老尹和著名抗戰老兵采訪者方軍到富平采訪29軍老兵王自治,其中提到王指揮重機槍排,在泊頭鎮阻擊日軍時擊落敵軍轟炸機兩架。對此,方軍大兄給了老薩一個任務——讓我試著找一找被擊落的日軍飛機照片。

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時間、地點都不是很清楚——特別是既然飛機被擊落在中國軍隊控制區,恐怕日軍的資料中也很難保留這樣的影像材料,這不是讓老薩頭疼嗎?

幸好,做這種考證不是第一回了,老薩利用手頭的資料嘗試了一下,可能是感動了上帝,還真有了收獲。

泊頭,又稱泊鎮、交河,屬於河北滄州,1937年抗戰爆發後,29軍從北平後撤,軍部曾在此駐防。王自治當時屬於29軍學兵團所部重機槍排長,這個部隊一直隨軍部行動,因此他自述曾到泊頭是可信的。

中國高射機槍防空陣型

在中方史料中,的確曾經記載在泊頭擊落日軍轟炸機的事情。這件記載見於《泊頭市文史資料選刊》第三輯、七七事變時在29軍軍訓團受訓的杜守謙老先生所作《隨29軍軍訓團南撤經過》一文中,曾回憶了在泊頭看到守軍擊落一架日軍轟炸機的情景。

7月27日,杜守謙所屬的軍訓團在南苑戰鬥中被打散,杜隨佟麟閣軍長撤退到大紅門時遭到日軍突然襲擊,跳入灌渠才僥幸逃生。杜守謙後尋回歸隊,改屬軍部執法隊。他可能是佟麟閣將軍陣亡前最後與佟在一起的見證人,還曾經提醒佟摘下中將領章以避免暴露目標。

由於日軍在華北當時占據絕對空中優勢,29軍部隊屢遭敵軍空襲,對敵機恨之入骨。因此,杜對在泊頭看到日軍轟炸機被擊落的情景印象十分深刻。杜回憶這次戰鬥發生在中秋節之後不久,當時劉多荃部49軍和龐炳勛部39師正移防經過泊頭,準備代替在青縣前線與日軍苦戰的38師部隊。一天下午,3架日軍轟炸機忽然前來攻擊,當即被我軍擊落1架,6名飛行員全部斃命。

杜並記述:“這時,廣大人民群眾仇恨日寇的情緒爆發了,一擁而前,肢解了那六名日寇。我們收工(當時杜所部官兵在鐵道東側修築工事)回宿營地時,沿途樹木上,有的掛著耳朵,有的掛著胳膊、手或腳。”

由此可見,當時泊頭守軍確曾擊落日軍轟炸機。

29軍老兵王自治

29軍副軍長佟麟閣將軍,杜守謙回憶南苑撤退中佟帶兩名衛士,牽著一匹黑紅色戰馬,杜等四名學生兵與其同行。在大紅門遭到襲擊的最後時刻,杜跳入路邊六七米深的水渠泅渡逃生,佟麟閣將軍卻奮勇指揮所部反擊,直到壯烈戰死。杜寫道:“我輩相形之下,至今思之,猶覺汗顏萬分!”

從杜守謙的回憶來看,擊落日軍轟炸機的時間,應該在1937年中秋節以後、滄州失守之前。經查,1937年的中秋節為9月19日,而9月28日,日軍經七天激戰,奪取滄州外圍要點姚官屯,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馮玉祥下令放棄滄州。因此,王自治所述擊落日機當在19日至28日之間這十天。

這就給了我們尋找日軍作戰記錄較好的依據。

當時,在華北與中國軍隊作戰的日軍航空兵隸屬於7月26日成立的臨時航空兵團司令部,下屬共計24個中隊,包括8個偵察轟炸中隊、7個戰鬥機中隊、4個輕型轟炸機中隊和5個重型轟炸機中隊。根據被擊落的日機乘員數量來看,這應該是一架重型轟炸機。

日軍在華北的重型轟炸機隸屬於第10、第12兩個航空聯隊。9月20日,日軍第12航空聯隊曾空襲了泊頭的中國第一集團軍(即原29軍宋哲元部)總部,在戰鬥中損失一架轟炸機,另有兩架帶傷。

這架被擊落的日機,根據1937年日本陸軍編輯出版的《忠烈偉勛錄》記載,即第12聯隊所屬的陸軍航空兵飛行曹長番匠吉乘駕駛的轟炸機。

日軍記載這位曹長的光榮事跡是發現了第一集團軍指揮部所在的裝甲列車,在被地面火力擊中後沖向中國裝甲列車自爆而死。

其實這純屬偽造戰績,真正是品質問題。29軍原有兩輛裝甲列車,在豐台以南因為鐵道破壞被日軍俘獲一輛,另一輛(也就是泊頭這一輛)一直繼續戰鬥,在姚官屯之戰中巡邏在49軍與39師戰區的結合部上,曾給日軍重大打擊,並沒有在這裏被擊毀。

下面的事情有幸有不幸。

幸的是我剛好對《忠烈偉勛錄》裏面幾張重要圖片翻拍過,其中正好包括悼念番匠的一頁。不幸呢,則是我當時對這本書並不重視,翻拍也不認真,於是大家只好歪著臉看番匠軍曹的形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