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部規秀被擊斃的地點,正是陳正湘所推測的兩處重要目標之一。不過,他並不在山梁上那夥穿黃呢子軍大衣的日軍軍官裏面,而在山腰上的那座獨立院落之中。

用《開國少將曾雍雅》中的描述,這一戰曾雍雅指揮的遊擊支隊首先接敵,他們動作飄忽,行蹤不定,忽而堵擊,忽而後撤,既巧妙地纏住敵人,又不硬抗,使1000多日軍無法擺脫,但又無法求戰,惱怒異常。7日晨,跟著曾雍雅走到黃土嶺,被拍了花子的阿部規秀到底是日軍中的“山地戰專家”,半夜裏忽然明白過味兒來了。根據《華北治安戰》的記載,眼看接戰的八路既不死戰,又死摽著不放,阿部規秀召集部屬,講了自己的判斷:“敵軍這一小部分部隊是在不斷引誘我軍,他們的主力埋伏在黃土嶺附近,意圖從背後攻擊我旅團。”

面對隱隱有合圍之勢的八路,雁宿崖辻村的慘劇讓阿部不敢像跟孟良崮的張靈甫一樣來什麽中心開花。三十六計走為上,7日晨,阿部規秀部署各路日軍開始後撤。

應該說,陸士19期的阿部規秀比陸士24期的辻村要狡猾得多。但是似乎中國的老天也在給八路軍幫忙,日軍開始撤退的時候,恰好烏雲四合,濃霧彌漫。在小雨中的山地行軍,穿著皮靴帶著大炮的日本兵步履蹣跚,行動遲緩。

發現日軍要跑,楊成武果斷下令各路部隊發起總攻。《華北治安戰》記載,由於八路軍控制了周圍山體的各條棱線,日軍完全陷入被圍攻之中。

戰到下午4點,因為全線戰況不利,阿部規秀下令旅團指揮部向第4大隊堤糾中佐靠攏。走到半途,和前來迎接的堤糾中佐談話聽取戰況後他又改變了主意。阿部決定把指揮所設在第4大隊後方一個獨立院落裏面,並要各部隊派通信人員前來聽取部署命令。

陳正湘看到山包上那夥穿黃呢子軍大衣的日軍,應該就是和阿部會面後返回,指揮所部與八路軍交戰的堤糾中佐一行。不過由於八路軍炮兵先打了阿部規秀,結果放跑了堤糾中佐(據說也夠狼狽的,遭到炮擊時堤糾中佐蹦到一口枯井裏才幸免於難,不然,這也是一個大目標)。

那麽,阿部規秀是否在從獨立院落進出的那些帶軍刀的日軍之中呢?

也不是。當時阿部規秀旅團的部隊分散在黃土嶺到上莊子之間的幾個戰場,難以集中。那些帶軍刀的日軍,應該是各部派來聽取命令的聯絡軍官。

不過,這些軍官的行動,確實暴露了阿部規秀的行蹤。

這種情況其實戰史中多有教訓。安史之亂中,唐將張巡與叛將尹子奇交戰。尹的兵多,唐軍戰局不利。張巡試圖狙殺尹子奇使其群龍無首,不戰自亂,但找不到目標。於是,他下令部屬用蘆葦做箭,射向叛軍。叛軍中箭無傷,發現射來的是蘆葦,以為唐軍箭盡,飛報尹子奇,結果暴露了叛軍的主將。張巡指揮神箭手射之,尹子奇中箭眇一目,叛軍因而大敗。

這一次日軍聯絡軍官們暴露目標,大體與此相同。

阿部規秀作指揮所的這所房子,至今還在。

有趣的是,可能因為到當地采訪的記者看過這所視野開闊的房子,所以他們很自然地得出了一個結論,認為阿部規秀是站在房子前面或者堂屋中觀察八路軍情況時被擊中的。

余戈采訪的,就是照片上這位老人——當年阿部規秀指揮所所在房子的主人陳漢文。余戈問了老爺子很多細節化的東西,倒是給我們刻劃出了一個比較真實的阿部規秀。

陳漢文老漢,在1939年只有六歲。但是因為鬼子來了這一幕太過令人驚悚,他依然清晰地記得阿部規秀的整個戰死過程。他記得,阿部規秀是在屋裏被擊斃的。

陳老漢接下來的一句話,讓前面那個結論無法成立:這個房子,原來不是這個樣子,當時在堂屋的前面,原來是有一個影壁的,解放後才拆掉。

阿部規秀的指揮所,就是這座房子。

陳老漢家的影壁,在堂屋外面,距離門口兩三米遠。

如果有個影壁,就意味著阿部規秀在屋裏根本看不到外面。不過,外面的子彈炮彈彈片,也會被影壁擋住。

陳老漢回憶,鬼子怕死得很,來了以後,拿他家的羊毛氈浸了水,厚厚地掛在窗戶上,據說可以擋子彈。

陳正湘的位置距離這裏大約800米,中國自制的步槍子彈在這個距離上已經是強弩之末,碰上這樣浸了水的厚氈子,打不穿是正常的。

實際上,日軍撤退之後,陳老漢的家人發現,在浸水的羊毛氈上,還嵌著好幾塊八路軍的迫擊炮彈彈片,亮晶晶的。

又是防炮彈的氈子,又是厚厚的影壁,在屋裏的阿部規秀怎麽就給打死了呢?他被炮彈炸死,這房子怎麽好像沒炸壞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