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一二九師騎兵團曾和日軍騎兵展開過一場殊死較量。

說起來,這場戰鬥,《中國騎兵》裏面曾經作過介紹。按照書中的寫法,這一仗大致的情況是這樣的。

冀南四二九大掃蕩中,冀南軍區總部機關被日軍包圍,一二九師騎兵團在王行杖村拼死沖殺,在日軍的封鎖線上劈開一條血路,掩護總部突圍到達大辛莊。此時,後方敵軍的包圍圈中傳來冀南財校學員拉響手榴彈自盡前高呼“民族自由萬歲”的聲音,前方大批日軍騎兵正在集結,組成新的封鎖線。

軍區參謀長範朝利(1955年開國中將)下令不惜代價立即突圍。

“突破的任務就交給騎兵團,讓我們的騎兵去對付鬼子的騎兵。”騎兵團長曾玉良這樣回答範參謀長。

兩國騎兵的戰鬥開始了,書中是這樣描寫此戰的:

曾玉良團長命令騎兵團在開闊地前端列好戰鬥隊形,軍刀出鞘、戰旗飄揚,擺出準備列隊沖殺的姿態。同時又把全團的十二挺機槍和二十一團的步兵都埋伏在兩側的道溝裏,等待命令。
騎兵團只有輕機槍,而且騎兵乘馬射擊的時候是沒有副射手的,可現在,團長給每挺機槍都配了兩個助手。他的命令是:“戰鬥沒結束,機槍不許停,用最猛烈的速度把子彈全部打光。”
過了不一會兒,鬼子騎兵來了。好家夥!全是白額頭長耳朵的高頭大馬,足有一個大隊、三四百號人馬。
在平時,日軍騎兵也就是擔任偵察、追擊任務,很少有機會和對方騎兵對著幹,現在一看見對面是同行,立刻興奮起來,再看見八路騎兵擺出了正規的攻擊陣型,“喲西,喲西”,頓時更加激動。當官的“哇啦哇啦”一叫喚,當兵的“嘩啦”一下與我軍平行列隊,意思是要和八路軍比一比業務水平。
八路軍的軍旗是擺在隊列中間的,而日軍卻不同,先導旗在邊上。六個鬼子軍官騎馬站在最前面,戴著白手套,舉著大馬刀,上下左右地比畫一番,率領身後的三列橫隊就開過來了。那架勢確實要比咱們土八路正規得多。
這也難怪,騎兵是日本的貴族兵種,人家的騎兵中尉西竹一男爵還在1932年的奧運會上得到過一枚馬術障礙賽金牌,做派當然十分講究。
劉金魁的眼尖:“哎,哎,看見沒有?鬼子騎兵沖鋒是不戴鋼盔的呀!”
還真是的,日軍騎兵都把鋼盔掛在馬鞍上,戴著頂布帽子就上陣了,難道他們的腦袋不怕馬刀?
“還別說,人家小鬼子排隊就是好看。”八路軍騎兵們議論紛紛,像是在搞業務觀摩。
也有不服氣的:“嘁!他們也就是馬兒好,換了我騎上大洋馬,比他威風!”
日軍的馬隊從徐步行進轉成快步行進,速度加快,沖擊力逐漸提起來了,可是八路軍這邊卻還沒動作,都老老實實地站著。小鬼子以為咱們土八路不懂業務,他們撿便宜了,“殺”,一聲喊就開始沖鋒。他們剛一提速,曾團長就在這邊大聲命令:“機槍給我打,打!打!打!”道溝裏的機槍、二十一團的步槍立刻開火了……
子彈像刮風一樣掃過去,跑在前面的鬼子騎兵全部被打倒。戰馬在運動提速階段很難實施有效的躲避,後面的馬匹立刻被絆倒了不少,日軍的隊形沒了,速度也沒了,全亂套了。
“乘騎射擊,徐步走!”現在,輪到我們啟動了。而這時候最著急的是那些機槍手,他們要在我軍接近敵人之前把子彈全打光啊!
“出刀,沖鋒!”當騎兵團開始沖刺的時候,那些有武士道精神的鬼子也只有掉轉馬頭,逃跑了。八路軍順勢突破了第二道封鎖線。
這一仗,被打垮了的日本騎兵指揮官讓第十二軍司令官土橋中將訓得狗血噴頭。

那位說了,既然《中國騎兵》已經寫過這一戰了,你老薩還羅嗦什麽呢?

架不住這次回京,和作者碰上,談起此戰,才發現,這位老兄藏私不少。

其實,這一戰背後,還有很多精彩的內容。沒有挖出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