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分區當時新建,老上級曾思玉也參加了清豐之戰,上一段文字中,薩曾對曾思玉司令員是否指揮了清豐之戰表示懷疑,不過有朋友告訴我,老薩的懷疑是沒有道理的。曾思玉司令員和他的搭档段君毅政委(後為北京市委第一書記)正是清豐戰役的指揮者,反而是我認為參加了清豐戰役的萬裏當時還沒有到八分區。

這位兄弟並引經據典指出了曾思玉中將的回憶中提到過此戰:

“1944年5月中旬,我和段君毅帶領部隊從保衛麥收戰役勝利地返回到顏村鋪。這時,我們就接到清豐縣基幹大隊付學楷、政委李斌送來的情報,要求我們消滅日本顧問團,解放清豐城。段君毅政委一看,非常積極主張攻打清豐。他一再說:‘曾司令,這是一個好戰機,抓住這個戰機,消滅日偽軍,解放清豐城,武裝保衛麥收。’我同他說:‘段政委,我們一面上報軍區,一邊調動七團,分區特務連,炮兵連到六塔集結,由七團政委楊俊生、參謀長徐仲禹統一指揮。乘敵立足未穩奇襲清豐城。’”

感謝提供資料的朋友,您看,這麽一補充,這一仗的面目是越來越清晰了。

話說八路雖然行動隱蔽,但日軍的耳目也很靈便。就在楊俊生率部到達六塔的同時,駐大名的日軍也發現了中國軍隊的集結。土八路大舉活動,如果換在1942年,估計日軍會立即組織個掃蕩什麽的。可現在是1944年了,已經被打得沒了銳氣的皇軍輕易沒有這樣的勇氣了。29日,大名日軍警備隊長藤墳大尉匆忙趕到清豐,報告八路要來的消息,請求在清豐的日偽軍立即撤離。

不過,正因為拿下清豐城而得意洋洋的川本等人根本聽不進去。

日方史料如是記錄:

“29日,道尹[指偽冀南道道尹薛興甫——薩注]親自安排縣城的警備部署後,與各縣聯絡官在原警備隊隊部召開會議,討論糧食、棉花的收買,清豐縣的布防等問題。會議進行中,大名縣警備隊的藤墳大尉帶著一個小隊的警衛部隊緊急趕到清豐,請求各部火速撤離。但是,意氣風發的各聯絡官拒絕了這份好意,會議一直開到傍晚。當夜,當大家都睡著以後,中共軍的襲擊突然開始了。”

從這一段來看,日軍也有一個小隊(50—70人)參加了清豐之戰,並在戰鬥中被殲。根據《北支那特別警備隊戰友會報》,藤墳大尉曾被用擔架擡到邯鄲匯報戰鬥經過。此人叫藤墳,看來或許祖上就善於“騰墳”給戰友……

而中共方面的材料曾經提到,這批日偽官員是在清豐研究搶糧問題,打清豐主要目的在於“粉碎敵人搶糧計劃”可見對敵方動向了解極為準確。

至於為什麽這樣準確,恰好材料中提到進攻清豐的戰鬥中,有地下黨裏應外合。

至於清豐城裏為什麽有地下黨,想想那裏集中了好幾千偽軍,要沒有八路的“關系”,那才叫奇怪呢。

戰鬥打響了。

《攻克清豐城 全殲日偽軍》是這樣講此戰的:

7團2營5連發揮了夜戰、近戰、巷戰的特長,在炮兵火力掩護下,迅速從清豐城東北角架梯登城,打退敵人七次反沖鋒,鞏固了突破口,其他部隊也陸續擁入城內,敵軍龜縮在偽縣府小寨內,負隅頑抗,妄圖固守待援。
為消滅這一頑敵,7團2營5連在副連長陳景玉帶領下,組織4班、5班十八勇士,擔任突擊組,他們奮勇突進圍寨,向敵碉堡投擲手榴彈。這時敵人進行垂死掙紮,瘋狂向突擊組掃射,當場有九名戰士壯烈犧牲。5班長段玉生、4班長齊鴻臣同戰士張金祥、王金寶、王中得等沖上去,他們先後也被敵人射中,倒在血泊中。在只剩六人情況下,盡管渾身是血,仍堅持同敵人拼搏,堅守住突破口,粉碎了敵人的突擊,把敵人壓縮在寨內房子裏,直到副連長帶著第二梯隊沖上去,他們又繼續向敵人沖鋒,終於消滅了這股敵人。其余殘敵見勢不妙,倉皇向西北突圍逃竄,我7團4連、6連和清豐、南樂基幹大隊予以當頭阻擊,在曠野中,以猛烈炮火,全殲敵人,無一漏網。至上午10時,清豐城日偽軍全部被消滅幹凈。

看來,這一仗土八路是動了炮。

而日方《華北治安戰》中,是這樣敘述此戰的:

保安隊各部試圖在城墻上布防的時候,整個縣城已經被團團包圍。隨後,雙方在全線展開激戰。半夜3點,東關首先被突破,中共軍沖進城內。在這種情況下匆忙調集的保安隊亂作一團,東逃西竄,完全喪失了戰鬥意識。不久,名取大尉下令利用天亮前的黑暗掩護,全體開始突圍。
但是,被重重包圍的情況下,向外突圍是十分困難的。到第二天晚上為止,已經打到最近的南村集(南樂南方約10公裏)的日軍增援部隊,能夠迎出來的人員不過日本人8名[應該包括那名命大的藤墳大尉——薩注],保安隊員三十余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