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侵華日軍眼中的地雷戰》幕後故事

日前,根據原日軍獨混第5旅團衛生士官桑島節郎著述中的部分章節,整理出了一篇文章《一名侵華日軍眼中的地雷戰》,描述侵華日軍親身感受到的八路軍地雷戰。

這篇文章發表之後,很快得到若幹回應,其中竟有呂正操麾下八路軍老拉雷手的後代(曾先後拉雷十七次,在1944年最後一次拉雷作戰中負重傷不治而犧牲)。在這些回應中,網友們對桑島節郎描述的戰鬥細節頗感興趣,提供了很多相關的寶貴資料,讓我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當時戰場的真實氣氛。老薩不敢藏私,特將其整理出來,以使當時的歷史面貌得到盡可能真切的重現。

其實,日本資料中描述八路軍作戰的很多,地雷戰的也不少。比如有張漫畫,是當時在華北作戰的日軍高崎聯隊老兵齋藤邦雄所畫,描述對八路軍進行掃蕩時部隊踏上地雷的情景(文中四句日語對話翻譯過來是——“這整天爬山越嶺,簡直是要命啊。”“為了國家嘛,有什麽好說的?”“有人踩地雷啦!”“衛生兵,到前面去!”)

文中桑島節郎描述1943年5月,獨混第五旅團所部在遠縣陳家村曾與八路軍騎兵交戰。這一仗因八路軍馬術好,並運用了退到山地棱線後火力反擊的戰術,戰鬥結果日軍吃了虧。對這段描述,薩曾感到一點詫異。因為根據現存資料,當時在冀魯豫敵後八路軍唯一的騎兵大建制單位是129師騎兵團,而這個騎兵團當時並不曾在膠東一帶活動。這支八路軍騎兵部隊是什麽番號呢?

有網友推測,這支在陳家村和日軍交手的中國騎兵部隊,很可能是活躍在當地的膠東軍區騎兵連。1940年全膠東八路軍整編以後,利用收上來的各級幹部的乘馬,加上與國民黨軍交戰繳獲的戰馬成立了騎兵連,兵員主要是各部隊的騎兵通訊員。這個騎兵連是許世友手中的王牌之一。盡管騎兵連的編制是一個連,但因為是八路軍中難得的機動兵種,故此編制上居然按照團級單位配有政委。膠東軍區騎兵連第一任政委是開國少將王定烈。據說,為了組建這個騎兵連,5旅14團只有團長梁海波和政委李丙令留了兩匹戰馬,其余全部上繳。所謂騎兵通信員,大多是各部隊首長的警衛員或偵察兵出身,李雲龍身邊和尚那類人物,把他們組成一個騎兵連,戰鬥力可想而知。

不過,提供消息的網友稱這支騎兵為八路軍“膠東軍區唯一的騎兵部隊”,這個提法並不十分準確,實際膠東軍區擁有一個騎兵營。之前在膠東地區作戰的八路軍5旅有一個騎兵連(後擴充為營),這支騎兵戰鬥力也很強。1940年掖縣上莊子之戰,膠東八路軍5旅13團團部遭到日軍突然襲擊,團長李紹橋陣亡,政委蘇曉風負傷被俘。聞訊後當時擔任5旅政委的高錦純親自率旅直屬騎兵連追擊,試圖奪回蘇政委。但因為日軍撤退的極為迅速(連陣亡日軍士兵的遺體都沒有處理),未能成功。1943年3月,山東縱隊五旅和膠東軍區合並。於是,這支騎兵也,就合並到膠東軍區,成為了騎兵營的基幹力量。

按照春秋中文網站胡卓然站長的看法,這支在陳家莊大戰獨混第五旅團的八路軍騎兵,很可能就是5旅合並到膠東軍區後騎兵營的一個連。下面是他對此的考證——

薩蘇兄在文中轉載日本老兵桑島回憶,1943年5月21日在招遠縣陳家村曾與八路軍騎兵交戰。薩蘇兄據此提出,這是不同於129師騎兵團的“第二支騎兵在敵後活動”。

筆者查閱軍史資料發現,在1942年下半年,115師騎兵團“退到太行山區改當了步兵”(見王外馬甲《中國騎兵》)之後,山東敵後根據地的八路軍依然有多個騎兵小部隊(多為騎兵連)在堅持戰鬥。在一些戰鬥記錄中可以看到這群騎兵們的身影,例如:

1943年1月19日,清河軍區騎兵連擊退出動搶劫的日偽軍,俘偽軍十名;1944年7月討伐偽“濱海警備軍”戰役,濱海軍區騎兵連與步兵2個營編為左縱隊;1944年11月,渤海軍區騎兵連在廣饒縣辛集村與掃蕩的日偽軍激戰……

許世友擔任司令員的膠東軍區,騎兵略多一些。八路軍山東縱隊第5旅有一個騎兵營。1942年4月中旬,騎兵營曾和兄弟部隊一起進入平南、膠北,策應國民黨友軍由膠南北上。1943年3月,山縱5旅與膠東軍區合並,這個騎兵營就成為了許世友將軍的麾下。傳記《一代名將許世友》有記錄:1944年9月8日,我軍進攻煙(台)青(島)路南端日偽軍碉堡群受阻,許世友將軍“當即率領一個騎兵營,火速前往指揮這場戰鬥”。

那麽,在招遠縣陳家村與桑島所屬的部隊交戰的,是不是膠東軍區騎兵營的部隊呢?筆者在中方史料中找到了這樣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