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街去抓毛澤東,後果是老年、中年和青年的“毛澤東”充滿了司令部(按照胡卓然的考證,應該是第63師團司令部)。但是日本軍隊很快發現,真的毛澤東此時正在延安舉辦整風運動呢,忙得不可開交,完全不可能出現在太行山,這種搜查純粹是一個耗神而毫無結果的麻煩事兒。

不過,日本陸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典型形象就是“蠻幹”,沒有認錯的習慣。諾門坎戰役前,日本駐蘇聯武官土居明夫曾經幹了一件堪稱絕妙的間諜活動。他在從蘇聯回國途中,沿途統計蘇軍的軍用車輛調動情況,準確地判斷出了蘇軍對中蒙邊界增兵的規模。他發現蘇軍兵力和裝備,在諾門坎將對日軍構成壓倒優勢。帶著這個寶貴的情報,土居一到偽滿就急匆匆去見關東軍中著名的“軍事天才”辻政信參謀。結果,這位明白人辻政信參謀的回答令人叫絕:這件事你可不要對別人講啊,不然會被(狂熱的軍官)砍死的……

土居一嚇,就此閉口,本來可能載入史冊的一次間諜行動,從經驗變成了教訓。

除了嚇唬土居不要亂講,關東軍的作戰計劃自然沒有任何調整,直到被打得落花流水。

法國諺語說聰明人就是除了願意說的什麽都不說,除了願意信的什麽都不信。

顯然,二戰的日本陸軍中充滿了法國聰明人。

所以,雖然明知南轅北轍,但此後日軍出去掃蕩依然帶著三張中國偉人的標準像,也不知道是期望人品爆發還是帶習慣了。

不過,慢慢連日本小兵也明白,從被俘的村民裏找出一個毛澤東或者朱德來,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種事情認真不得,天長日久,也就不再有人把這當回事兒。

不幸的是,你不當回事兒的時候,有人會當回事兒。

這個人就是63師團的一位旅團長大人。

事情發生在一次日軍出發掃蕩前,少將旅團長(推測是第66旅團少將旅團長下支龍男)前來視察鼓勁的時候。一番慷慨陳詞後,可能覺得士兵們還是太松垮,旅團長開始一個個抽查士兵們的出發準備。

一向作風一般的齋藤恐怕難免緊張,還好他這一個小隊被抽查到的是另一名新兵。

日軍中極重官階,一個普通小兵面對少將大人什麽感覺可想而知。

一番檢查,沒從這個新兵身上發現什麽破綻的旅團長大人忽然心血來潮,問道:“你,司令部下發的照片帶在身上嗎?”

已經緊張得快休克的小兵趕緊回答:“報告長官,帶了!”

“拿來我看。”

日軍小兵從內衣口袋裏掏出照片,哆哆嗦嗦地遞了過去。

嚴肅的旅團長大人面色稍緩,但拿過來照片一看,臉色就開始先發紅後發青,揮舞著照片大聲喝問:“這……這是什麽?!”

靠近的齋藤邦雄瞟了一眼那張照片,不禁對那個新兵一聲哀嘆:你小子死定了。

原來,照片上根本不是共產黨領袖毛澤東,而是一名豐乳肥臀、神情冶蕩的西洋大妞!在制片廠工作多年的齋藤一眼認出,原來是美國女影星狄安娜·德賓(Deanna Durbin)。

顯然,這名日軍新兵是狄安娜的粉絲,所以,即便出發打仗,依然把她的照片隨身收藏。但是,偏巧當時的照片都是一個規格,他同樣放在口袋裏的毛澤東的照片和狄安娜的照片一般大,倉促之間拿錯,自然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對旅團長大人來說,這個刺激未免太大了。站立的日軍們都可以聽到他的咆哮:“讓你去抓毛樣,你怎麽帶著毛唐的照片?”

薩的日語有些半吊子,這段文字開始看得我有點兒暈。毛樣也就罷了,這是日語裏面“毛先生”的意思,是敬語——這當然不是說日本陸軍尊敬中共領導人,而是其將毛澤東這樣的目標視為“大物”的意思。

那麽,毛唐呢?毛唐是什麽意思?

幸好身在日本,找人一番盤問,才明白,日語中的“毛唐”,是個很有意思的詞。

原來,古代的日本,對外界認知十分有限,“唐”不僅僅代表中國,而且代表所有的外國——因為日本人很難相信世界上有哪個外國不是唐的屬邦,哪怕遠到中東都是如此。

中東以外呢?

對不住,那個時代的日本人走不了那麽遠。

因為分不清毛様和毛唐而挨打的日本兵。

於是,他們把很多和外國有關的詞和“唐”聯系在一起。

比如,古代日本妓女出國工作,叫做“唐行”——目標當然不僅是中國。

又比如,梅毒是從外國傳進來的,於是叫做“唐瘡”,這個似乎和中國也關系不大。

自然,“唐人”的含義中也就不僅僅是中國人了,日本民間在明治前把所有的外國人都叫做“唐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