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中國在異國鏡頭中的影子

——滇緬遠征

在大奈河支流的戰鬥中,我們俘獲了一名重傷的中國兵。看起來他還完全是個未成年的孩子。素以豪毅自詡的島田中尉走到他的身邊,溫和地(用中國話)說:“你辛苦多多地。”

那名中國兵沒有回答,口中只是喃喃地念道:“中國,中國。(原文為日語‘ッンコ、ッンコ’,我是根據發音辨認出其中的含義)。”

他的目光一直望著東方,重復著這兩個字,直到氣絕。

——選自《死谷胡康的持久防禦戰》作者井上鹹 原日軍18師團55聯隊大隊副官,陸軍大尉

這名望著東方死去的中國士兵,就屬於正經由緬甸向祖國方向攻擊前進的中國遠征軍。而當時的美軍記者寫道:“遠征軍中有的士兵只有十四歲,超過二十五歲的極少。”原日軍第33軍作戰參謀黍野弘在《昆司令部戰記》一書中寫道:“在緬甸的中國少年兵作戰勇敢,不知退卻為何物。”只有我們自己才明白,為了保衛國家和種族,中國人已經奉上了自己最年輕的兒子。

在抗日戰爭爆發後,為了保衛和重奪西南國際交通線,中國曾經兩次派出不下十萬精銳部隊,深入印緬戰場,史稱遠征軍入緬作戰。作為中國正面戰場對日反攻的序幕,遠征軍的出師為中國在反法西斯戰爭的幕布上畫下了一抹沉重的亮色。

作為主要由美式裝備武裝,甚至一度使用美方後勤方式進行作戰的遠征軍,是當時中國軍隊中的異類。那種用飛機運送傷員搶救的作戰方式,直到二十年後對中國軍隊來說仍然是較為奢侈的。所以,這支部隊的情況,不免存在著神秘好奇之感。

這部專輯,釆用的照片,大多為隨同中國遠征軍作戰的美方人員所拍攝,此後,他們中的部分人進入日本成為占領軍的一部。所以,這些照片首先在日本被公開發行。今天,當我們把這些帶著日文標注的照片重新整理出來,“鐵血遠征軍”的真實面貌和他們的戰鬥,就呈現在了我們的面前。

剛剛到達印度的遠征軍,可見其營養狀況十分糟糕。

遠征軍少年兵

日軍在密支那拼死據守的“火車頭要塞”。

雷多中國駐印軍總部

雷多提拉普江(Tirap River)江畔,活捉日緬間諜的地方。

反攻先鋒112團團長陳鳴人

反攻號角吹響,中國人要回家了。

中國遠征軍登機,對密支那日軍實施空降奇襲。

機降密之那的中國空降兵

全身披掛繳獲日軍裝備的遠征軍小戰士

緬北正在向故鄉挺進的遠征軍戰士

中國工兵修築野人山道路。

遠征軍美國指揮官史迪威將軍在緬甸。

新38師搜索連

使用湯姆槍的中國遠征軍戰士

新平洋戰鬥發生地

新平洋西側山地

新平洋陣亡日軍

緬北作戰中因為傷病死於山林中的日軍骷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