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小組

陸林北和陸葉舟遲遲沒能加入家族的間諜組織,各有不同的原因。

農場的孩子從小接受同樣的教育,在十五歲左右分道揚鑣,一部分繼續接受常規教育,另一部分——人數要少得多——被枚家挑中進入特殊學校,在正常課程之外,開始接受間諜培訓,年年都有學生被淘汰,也有新人加入。

這些未來的間諜參加正常考試,要等到大學畢業之後,才能正式加入組織。

陸葉舟在大學期間犯過一次錯誤,居然向外人炫耀自己對間諜的了解,雖然他的了解大部分是錯的,不會給組織造成實際傷害,可上頭仍然據此認為他嘴不夠嚴,能否做間諜,有待考察。

陸林北的情況更復雜一些,他很早就被選中,成為“枚家人”,接受基礎的間諜培訓,除了體能稍差,科科都是優秀。

很快,他注意到一個細節,與他們這些被“挑選”出來的學生不同,那些真正姓枚的孩子,無論願意與否,都會入選。

大概十五歲的時候,他才終於醒悟“星際孤兒”的含義,雖然早就讀過相關的文章,他卻一直以為那是與己無關的詞匯。

發現一直照顧自己的人居然不是生母,陸林北很是失落了一陣子,除此之外,倒也沒有別的感想,周圍像他這樣的孩子不少,感受不到明顯的歧視。

接受兩年的基礎培訓之後,有一位間諜教師對他說:“你應該做分析員,真可惜,你不姓枚。”

間諜有兩條發展道路,一條是做調查員,在第一線沖鋒陷陣,招募外圍間諜,收集盡可能多的材料,另一條是分析員,負責從大量數據中找出最具價值的信息。

兩者之間沒有明顯界線,所有人都要從調查員做起,但是最終只有枚姓人有可能成為分析員,沒辦法,這個職位雖然不高,但是接觸的敏感信息太多,只能由最受信任的人來擔任。

按規矩,教師不應該向學生說這樣的話,所以他再也沒提起過,陸林北也沒有追問,心中的波瀾很快平復,甘心接受命運的安排。

準備考大學的時候,他第一次表現出執拗的一面,不顧師長的建議,堅持報考歷史系,主修地球歷史,這是個少人問津的專業,有些前途無憂的青年,出於一時興趣會來讀四年,還有一些學生是因為成績不佳,沒有別的選擇。

即便如此,陸林北仍可能被組織吸收,反正間諜總是需要一個身份,歷史學者也不錯。

但是在大三的時候,陸林北“發病”了。

嚴格來說,這算不上疾病,屬於某種精神現象,會無緣無故地陷入悲觀狀態,沒有抑郁症那麽嚴重,通常無需治療就能自行恢復,它有一個俗稱,叫做“星孤症”。

星際孤兒出現這種症狀的概率高達百分之二十到四十,有人推測,這可能與胚胎時期的經歷有關,漫長的星際旅行對這些小團細胞產生了某種神奇的作用。

相關的學術文章不少,卻一直沒有定論。

大部分“星孤症”在兒童時期顯現,陸林北算是極晚,症狀中等,不幹擾生活,但是影響學業。

枚家打算放棄這棵苗子,表現就是再也沒有定期的教師訪問。

陸林北決定休學,一“休”就是五年,突然之間,枚家卻向他敞開大門,熱情地招手,老實說,這讓他有點奇怪。

陸葉舟也被選中,枚千重告辭的時候,在門口順便通知了他。

陸葉舟高興極了,矜持地道了聲謝,等枚千重一走,他在狹小的臥室裏打了一個空翻,站穩之後馬上奔到窗前,向外盯瞧一會,說:“老千肯定是當上區域組長了,咱們就是他要建立的新小組。老千是個厲害的人,從小就是,咱們都當他是頭兒,比他年紀大的孩子也不例外。我猜他以後能當上副司長,甚至司長,咱們跟定他,也有機會升職……你怎麽不說話?”

“小心。”陸林北指指自己的嘴。

“哈,我不會再犯多嘴的毛病,這不是跟你嘛,換成別人,哪怕是媽媽,我也……”陸葉舟做出將嘴封死的動作。

陸林北沒說什麽,他終於如願成為間諜,心裏卻沒有多少喜悅。

“你還在想那個女人?”陸葉舟過來問,外面的枚千重已經走遠,“你這樣的心態可沒法工作,是比多嘴還大的毛病,你不會……又犯舊病吧?”

“我在想家族為什麽會在這個時候招募大量新人。”陸林北不打算討論自己心裏的其它想法。

“是啊。”陸葉舟坐在床邊,發了一會呆,“媽媽這兩天一直在重新布置房間,看樣子那幾個大學生假期不會回來了,那就是已經提前加入組織。不管怎樣,這對咱們是件好事,要不是因為缺人,咱倆可就爛在這裏了。一想到要去農場上班,我就……不是瞧不起他們,都是好人,只是太無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