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燕春閣驚現

李文遠又呈第三份, 對展後揭名,這一份為皇帝最感興趣,故而認真的多看了一眼字跡, 旋即念道:“進士一甲第三人,長沙府張九昭。”

皇帝將一甲三人全部點出後, 諸臣大驚, 紛紛議論道:“今年進士及第者竟然有兩人是南人。”

“進士一甲第三人,長沙府張九昭。”

“進士一甲第三人, 長沙府張九昭。”

“進士一甲第三人, 長沙府張九昭。”

呼傳聲一直至殿外,金榜三人至奉天殿前跪恩, 隨後登階入殿。

城墻下,安陽公主的話將眾人視線吸引了去,相隔並不遠,遂將探花郎的舉止悉數納入眼底, “今年的探花郎像個儒雅的貴公子, 確實好看, 不知年歲幾何,是否娶妻。”

“長沙府, 這麽偏遠…”周貴妃細細思索, “可沒有聽過張九昭這個名號, 朝廷也無顯赫的張氏門庭,有的便只是多年前被滅門的廢後一族吧。”

“宮廷禁聞,姐姐還是莫要說的為好, 以免惹陛下不高興。”旁側妃子勸道。

“是是是,瞧我這記性,”周貴妃心驚, 連忙閉嘴又喝了一口茶,同時還將余光撇向右側的皇後。

“兩位南人登第,朝廷怕是又要不安分一陣子了。”李皇後似沒聽見周貴妃的話,而只對皇帝將要面對的處境嘆道,可謂賢良。

——殿內——

白衣士子登階入殿,面見君王,有司引導其跪伏。

皇帝感興趣的是探花郎,遂招手,“快快擡起頭來。”

三人擡頭,皇帝於禦座上將三人一覽無余,旋即初見探花郎儀容,大為欣喜,“果不其然,探花郎寫得一手好字,人也漂亮,不可不謂才貌俱全。”

“謝陛下。”探花郎謝恩道。

至午時,三百多名進士唱名完畢,“一甲三人,賜進士及第,二甲一百…賜進士出身,三甲二百…賜同進士出身。”

進士們謝恩離宮,禮部官員恭捧皇榜,伴隨鼓樂出午門,至宮城門左側張掛。

皇榜揭開後,再由禮部官員用儀仗、白馬送今科狀元歸第。

撫州吳安民騎在白馬上被簇擁著送歸於京城暫居的旅館,走馬觀花的路上聚滿了男女老少,還有不少婦人前來一睹狀元郎的風采。

皇榜下擠滿了還不知道名次的進士家眷以及一些詢休的官員前來物色女婿。

皇榜下擠出一名臉色冷淡的年輕人,隨後打馬向西離去。

燕春閣坐擁於京城最繁華的地段,東西南北各門通向四條街道,幾乎為官宦以及出城的必經。

快馬停在了燕春閣前門,噔噔噔——

上樓的腳步聲急切,沒過多久,與之交接的陳平便帶著消息輕輕敲門入了內。

“世子。”陳平彎腰道。

撫琴的女子仍與昨日同,就連趙希言憑欄之處也未差幾分,同一地點,但眼中的風光早已千變萬化。

“皇榜如何?”趙希言負手立於雕花的朱漆欄杆內。

“回世子,與會試大有變動,進士一甲第一人為撫州吳安民,此人會試居第二,第二人為刑部尚書孫萬誠的公子,孫梓軒,會試中居第三,這第三人的探花郎…”陳平擡頭,“乃是長沙府張九昭。”

趙希言聽後似乎沒有太大的波動,思考著前三開口道:“我忽然想起一句話,前朝天家非我族,故而一統後南北爭執極大,靜齋先生曾說過,台省要官皆北人為之,漢人、南人萬中無一二,其得為者不過州縣卑秩,蓋亦僅有而絕無者也,國朝太.祖建國之初,也有南北榜之爭。”

“這個張九昭從會試三百多一躍成為進士及第的探花郎,實在是有些誇張。”陳平分析道:“讀卷官皆有八人,且是傳閱評定,總不至於全都眼瞎而獨漏了他這一份吧。”

趙希言低頭向下看著街上走過的進士,“記得張九昭的在京住所就在離此不遠之處,怎這麽久了還不見人影?”

“線人說不曾見他從紫禁城中出來。”陳平回道。

趙希言將視線挪回,望著眼前的千家萬戶,“許是文章太過驚艷,被陛下單獨召留了吧。”

琴聲彈到一半突然止住,這讓趙希言察覺出異樣,主仆同時回首。

趙希言愣住,陳平心有警惕,但還是識趣的退開了。

楊書瑤收回撫琴的手站起,本也想跟隨長史離去,才剛動身便被來人阻止。

“楊姑娘這麽著急離開做什麽,你走了,世子會不高興的。”

楊書瑤卻搖頭,“世子會不高興的事,只有被所親誤解,被所愛寒心。”

“…”

---------------------------

——紫禁城——

諸進士離宮,狀元郎吳安民被禮部官員用儀仗送走,而探花郎張九昭卻被司禮監的掌印太監高士林親自留下。

“探花郎留步。”高士林腳踏烏靴穿著一身極為耀眼的賜服出現在進士人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