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一箭定乾坤

晉陽公主擡起頭對視道:“你想多了。”

“是嗎?”趙希言道。

“還是說你對長姊的關懷有所誤解?我不過是隨口問了一句傷勢而已, 作為姊姊,這難道不應該麽?”晉陽公主又道。

“哦?”趙希言遲疑的看著晉陽公主,旋即眯眼回道, “阿姊不必擔憂,二郎的舊疾已經痊愈, 頭籌, 勢在必得。”說罷便轉身離去。

安陽公主坐在一旁,聽著二人針鋒相對, 可是言語裏又充斥著別樣的情感, 遂趁著周圍沒有人便情不自禁的開口喚道:“阿姊。”

“嗯?”晉陽公主聽到一聲呼喚,這才想起自己只顧著與某人對話而忘了身側還坐著一個尚未及笄的小姑娘。

安陽公主擡起一雙清澈的眸子盯著長姊一動不動, 臉上滿布疑雲,“阿姊和世子哥哥?”隨後又接道,“為何安陽聽出了一絲絲不一樣的情感呢,世子哥哥他...好像喜歡阿姊, 不是姐弟之間的那種。”

晉陽公主聽後一下便鎮住, 旋即側身道:“安陽, 這樣的話是不能亂說的,我與他皆是趙家的兒郎。”

“我知道呀。”安陽公主點頭道, “可是世子哥哥看阿姊的眼神, 與看那些女子不太一樣, 就連世子哥哥討好的孫姑娘,在看她時,也不是這樣的, 東宮講學那日安陽便發現了,但因是第一面,安陽便沒有多想。”

“...”晉陽公主皺起眉頭, “他...”

“世子哥哥在看阿姊時,眼裏是有光的。”安陽公主又道,“就像娘在看爹爹時那樣,可爹爹的眼裏總是冷冰冰的,好像誰喜歡,又好像誰都不喜歡。”

安陽公主說得很直白,但今日的晉陽公主卻未出言指責,反而深思著妹妹的話,不解道:“眼裏有光?”

安陽公主點點頭,“難道阿姊沒有發現嗎?”

晉陽公主搖頭,“這種事,即便有,又怎可能呢。”

安陽公主低頭陷入沉默,“為何同宗姓氏不可,而表親卻沒有關系呢,就因為是五服之內嗎?女子嫁出去便脫離了家族,其嗣也不算於五服之外。”

“這其實是對女子的不公平。”安陽公主又道,“就好像是,孩子,只是父親的孩子,表親與宗親,天壤之別,可生養我的卻是母親不是,為何父親的親是親,母親的親卻不是?”

“你這孩子,”晉陽公主伸出手,溫柔的撫了撫妹妹的頭,“小小年紀,怎這般通透,這不該你操心,事實擺在眼前,有些東西,憑借單薄的力量是無法扭轉的,即便想,你也無能為力。”

“躤柳開始。”在官員的呼喚之下,端午宴第二輪比試開始。

參試者聚齊在場地北端西側,“齊王殿下。”官員牽出一匹馬,旁側還掛箭桶,比試順序自然是由尊到卑,以爵位官階來序位先後。

南端的草靶離北端射箭處有五十步之遠,微風正拂,楊柳隨風浮動。

齊王接過韁繩飛身一躍,旋即揚鞭,縱馬朝北端場地中央奔去。

禦座上,皇帝的臉色不再沉重,捋著胡須說道:“大郎的身姿,有幾分像朕年輕時。”

“齊王殿下英武不凡。”張九昭從旁道。

“諸子中,他是最像朕的。”皇帝又道,旋即側頭看了一眼身旁的張九昭。

“齊王殿下勇武率真,又深受陛下教誨。”張九昭又道。

“生於天家,率真可不太好。”皇帝道。

“《荀子·君道》曰:上好權謀,則臣下百吏誕詐之人乘是而後欺,若上率真,臣下自然忠貞而不敢有所欺瞞,這是明君的品質。”張九昭拱手回道,“正所謂,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則流清,原濁則流濁。”

“說得好。”皇帝稱贊道,旋即朝一側記錄自己言行的史官道:“將庶吉士這句話謄錄,今日宴後送到齊王府去。”

“是。”

君臣對答,絲毫不怕把這動搖儲君地位的火引到朝堂上去,皇帝身側坐著的李皇後臉色如常,不懼不驚,似早已習慣了皇帝的言論。

場上,鼓聲停歇,只剩駿馬奔騰在草地上,齊王一手持弓,旋即夾緊馬肚,松開韁繩騰手拿箭,側身開弓對準一只箭靶。

因坐下馬匹不斷向前,而風又不止,故而對準的難度極大,齊王對了好一會兒,直到即將跑到西側盡頭時才將箭射出。

啾——

一聲弦響,萬眾矚目,只見上前查探草靶的錦衣衛高舉左手道:“柳斷,齊王中。”

一支羽箭將柳條釘在了草靶上,射中靶心邊緣,錦衣衛見之便也算做了中靶。

這一箭,讓齊王信心大增,也令文武百官嘆服,後妃們紛紛向貴妃賀喜,皇帝也露出了許久未見的笑顏。

但接下來四箭卻皆偏離靶心極遠,又或者是未射中柳枝。

齊王騎馬返回,一眾宗室奉承道:“殿下好箭法,這般都能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