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偷梁換柱

——齊王府——

草場北側的棚子底下有齊王府樂人吹笙奏樂, 桌上擺滿了一桌子佳肴,卻只有齊王妃獨自一人坐在宴上,放著美食不動, 而滿眼溫柔的望著草場上穿梭的人影。

齊王與燕王世子縱馬期間, 一人手中持著一把彎弓,“那日言弟百步穿楊, 著實令為兄驚艷。”

“兄長的箭術也不差。”趙希言望著百步外的草靶,齊王所射的三箭,皆中靶心, “那日不過是言運氣好罷了。”

“想要中靶其實不難, 難的是若有阻礙, 如何能穿透阻礙射中目標呢?”齊王虛心請教道。

“兄長指的是上次的射柳麽, ”趙希言道, “柳枝細長薄弱, 遂要從風向作判斷。”

“皇叔以往教過我風向,但換做人,箭矢的力量恐難以刺到第二人身上吧。”齊王問道, “我不曾上過戰場, 便也不知實戰要如何應對, 但是作為大明的親王,我所想的便是能成為像皇叔一樣為人敬仰的大將軍。”

“兄長的意思是,如何在眾多護衛中擒敵首吧?”趙希言問道。

“是,”齊王點頭,“我聽聞皇叔曾在對韃靼的一戰中,繞開眾人,一箭射中了敵方的大將,使得軍心潰散。”

“父親曾教過我, 箭之所以難穿透人,是因有骨為阻,因而你需要判斷人骨所在的位置,進而避開。”趙希言回道,“這不僅要箭法精妙,與強勁的力道,還要如醫者一樣極為了解人體。”

聽罷,齊王遂開弓果斷的射出一箭,飛矢刺破原來的羽箭將靶心穿透,迎著一陣秋風,汗水從浸濕了額頭上的網巾,拱手道:“德,受教了。”

----------------------------------------

——武英殿——

宗人令拄著先帝賜的玉杖由兩個太監攙扶著邁進了武英殿,皇帝擡頭,瞧見赤色袞龍袍,旋即起身走上前親自攙扶著。

“皇叔怎親自來了?”皇帝的語氣中帶著三分尊敬。

兩個太監退離,代王遂騰出手行禮,“老臣見過陛下。”

“皇叔不必如此多禮,”皇帝道,“來人,賜座。”

“陛下,”代王阻攔道,“臣還沒有老到連站立都不能。”

皇帝便收回手,緩緩走回座上,一改臉上先前對長輩的恭敬,以帝王之尊問道:“宗人令今日來見朕,謂何事?”

“老臣想問,關押在宗人府的晉王一家,陛下要如何處置?”代王問道。

“適才三司上奏,王振對勾結藩王一事供認不諱,晉王作為宗室子弟,鎮守山西的藩王,竟起謀逆之心,王子犯法庶民同罪,明律如何處置,便該如何處置。”皇帝道,“朕不會因為他姓趙就姑息的。”

“明律,是當初高皇帝為治天下所設,而不是讓後世用來自相殘殺手足同胞的。”代王反駁道。

“他行謀逆之事,要篡朕的位,難道這樣的人,朕還要寬恕他?”皇帝問道。

“晉王是什麽樣的人,我想沒有人比陛下更了解了吧。”代王質問道,“晉王幼時得先太後歡喜,養於宮中,跟著他的兩位哥哥學文學武,以至後來先帝削藩,燕王替其求情,以庶子的身份襲爵,晉王自幼仁孝敦厚...”

“仁孝敦厚難道就不會生謀逆之心嗎!”皇帝大聲斥道,“皇叔也知道是燕王替其求的情,如今國朝的局勢,皇叔難道看不清嗎,朕為何會削晉藩?”

“可陛下的目的已經達到了,何故要對自己的手足兄弟趕盡殺絕?”代王敲著拐杖道,“陛下可知,經三代之後,武宗以武力鎮壓藩王,如今宗室凋零,連旁支子弟所封的郡王都不剩幾人,若北辰沒有眾星拱衛,難道陛下真的要做孤家寡人,獨自去面對那些異姓外臣嗎?”

皇帝陷入沉默,旋即起身走下,將一封密函塞到代王手中,“錦衣衛的密奏,晉王赴京前,將幼子遣送至燕,不是朕想趕盡殺絕,而是晉王不信朕而信燕王。”

“晉王為何不信陛下呢?”代王反問,“陛下可曾反思?人主應盡之責,於國於家,陛下做到了嗎。”

皇帝負手背轉過身,忽然側頭拉下臉色道:“皇叔是在教朕如何做皇帝嗎?”

代王聞之,拄著拐杖屈膝跪下,“老臣不敢。”

皇帝旋即長嘆一聲,轉身將代王扶起,指著自己的滿頭白發,“皇叔看朕,也已是一只腳踏入黃土的人了,可是太子還在幼沖,藩王勢大,加之威望,你讓儲君如何震懾。”

“宗室不領職權,即便有威望,可除了藩的親王又不能幹涉朝政,一無權力二無兵力,上直十二衛親軍拱衛皇城,陛下又有何擔心呢。”代王苦勸道。

“朕知道,皇叔顧念宗室,憐我趙家子弟,”皇帝緩和下語氣,“朕可以留晉王一命。”

“謝陛下垂簾。”代王顫抖著跪謝道。

幾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