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隔墻有耳

——京城——

秋風略過秦淮河畔, 拂動著齊王府庭院長廊中的卷簾,至秋日,院中開得最盛的便是菊花, 小池中的荷花也尚未凋零, 又有人打理枯枝,使得院中仍充滿了生機而不見秋日的寂寥。

半月前

——京城茶樓——

年輕人一身士人裝束, 手中持扇,由小二領著進了茶樓的乙字號房,“甲字號房一早就有人來定下了, 雖房中現在還無人, 但銀子已經提前付下, 不過剩下的乙字號房間也是臨街的, 對面便是燕春閣了, 相公要是運氣好, 還能瞧到對面燕春閣樓上的風光呢。”

小二邊介紹著邊擡手推門,正高興又來了貴客時,推開門後卻站在原地楞住了, “這...”

原來乙字房中已有客人, 茶樓極大, 因此也不止夥計這一位小二,“這乙字號房被人訂了我怎不知呢?”

小二顯然有些惱怒,稍壓怒火拱手賠罪道:“真是對不住,乙字房有人定了,賬房那邊也未曾告知我,甲乙丙丁的上房都有人定下,要不相公您換間中房?”

年輕人擡手,“不必了, ”望著屋中道,“這間廂房裏的客人,某認識,今日正好蹭上一杯茶,你先去忙吧。”

“原來是相識。”小二瞬間松了口氣,“那就不叨擾相公了。”

年輕人提起裙擺跨入內,聽見動靜後,屋內的婢女警惕的走出,“誰呀?”

“在下張九昭,今日來茶樓吃茶,卻不料雅間皆已坐滿,又逢姑娘在此,特來找孫姑娘討杯茶喝。”年輕人抱袖拱手道。

“姑娘,是張大人。”婢女回頭道。

孫氏將盯著窗外的視線挪回,“今日翰林院無事麽?能在外見到張大人的身影,真是難得。”

“進士通過考核入翰林,三年考察的庶吉士,說的好聽是今後做重臣的通道,不好聽,不過是給諸位翰林院大人打雜的罷了。”張九昭回道,“累了這些天,入京已半載有余,也當來瞧瞧這應天京城的各處風景。”

“坐吧。”孫氏擡手請道。

張九昭便走上前,撩著袍子端坐下,“聽聞這間茶樓最是有名,今日過來倒真是開了眼界,人多得連坐的地兒都沒了,孫姑娘也是好雅興,某還是頭一次見姑娘家獨自赴茶樓吃茶。”

“姑娘喜的是這茶樓裏的點心,故而每月都會來。”婢女從旁解釋道。

“對面便是燕春閣,還以為孫姑娘是來看人的,”張九昭低頭一瞧,果不其然,孫氏桌前擺滿了一桌子的點心,“張某倒是忘了,孫姑娘看著沉穩,有當家主母的風範,如今也不過是個及笄未久,待嫁的閨閣女子。”

“過了此月,妾就十七了。”孫氏斟了一杯茶遞上,“燕春閣裏都是些女子,能有什麽好看的呢?”

張九昭奉雙手接過,點頭示謝,又道:“孫姑娘是女子,賣笑者自然不足為觀,”旋即放下茶杯,望向窗外,“但那買笑的風流之人,又當如何呢?”

普通的馬車上下來一個穿杏色道袍的少年,其裝扮像個讀書人,眉目清秀。

孫氏見之,臉色平常的搖著頭,“女子的心小,容不下風流二字,如剛婢女所言,我不過是來此吃茶點,散散心的罷了,只是這家茶樓對面剛好就是燕春閣,我本無心,便也不會做這迂回躲避之事,”

“好一句容不下風流。”趙九昭眯眼道,“只不過心中的苦悶,又豈會因為吃甜而解呢。”

孫氏盯著張九昭愣住,旋即輕輕閉眼,“大人的慧眼不僅生得好看,還會洞察人心。”

經孫氏一言,婢女便特意盯了一眼張九昭,尤其是雙眼。

“姑娘過譽了,其實不是某能洞察人心,而是孫姑娘將那苦寫了在了臉上。”張九昭道,“甜的東西吃多了其實並不好,甘食如毒藥。”

“毒藥?”孫氏不明。

張九昭遂與之解釋,“谷味甘,先走脾,脾臟乃運化水谷精微之所,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脾失健運,則水谷不化,不能升清降濁,各個臟腑均不得精微濡養,如此,不是毒藥是什麽呢?”

“大人還懂醫術麽?”孫氏問道。

張九昭輕搖頭,“余自幼家貧,唯好讀書,三千卷文,因而也涉獵醫術。”

“從妾第一日瞧見大人,便只嗅到了書香與墨香。”孫氏道,“覺大人一定是個飽讀詩書之人。”

“孫姑娘在煩憂令尊著手的案子。”張九昭抿了一口茶道,“王家有冤,令尊不忍,遂與諸司法官起爭執,此案至今未下。”

孫氏沉默不語,張九昭又道:“王氏是勛貴之家,先祖位列功臣閣,配享太廟,越國公伴陛下數十載,陛下豈能不知其忠心,然這涉及國公與都督的大案,竟讓未三法司會同各部尚書、通政使進行圓審而讓錦衣衛涉足,便足可說明一切,上意不可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