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眸如琥珀

——晉陽公主府——

一陣琴聲從河池中央的雨亭中傳出, 至秋日,池中的荷花都已長成了蓮蓬,圓桌上的伏羲琴旁便擺著兩顆曬幹的蓮蓬, 還有一只檀色的銅爐, 正徐徐飄著青煙。

噠噠噠!——

皮靴踩踏著木板,步伐沉穩, 最後至石階上站定,內侍叉手道:“公主。”

“何事?”隨著指尖脫離琴弦,五指輕輕壓住, 琴聲便也得以止住。

“今日有人上奏京中流言, 請陛下下旨查證, 以還世子身世清白, 陛下不僅應允, 還召大九卿與各殿閣學士於宗人府親鞫。”內侍回道, “世子如今已被錦衣衛指揮使胡文傑帶往宗人府了。”

聽著內侍之言,晉陽公主並不著急的再次擡手撫琴,內侍遂繼續道:“宗人府內, 有原罪臣張氏府中舊管家出來指認, 以自己與安定伯深交而斷言燕王世子與安定伯有所關系, 許為其子,而後便有大臣出來反駁,事關皇家血脈,不能聽信一庶人之言而斷,遂有大理寺卿奏上言,大理寺中還存有安定伯歸案後的卷宗,陛下便著胡文傑與大理寺卿二人一同去取。”

“適才大理寺內的線人拖人來消息,說胡文傑已經取走了公主當初讓他放回的原畫像了。”內侍弓著腰道。

只見琴聲突然止住, 曲子從中而斷,晉陽公主擡起頭,只輕問了一句,“上奏者何人?”

“都察院僉都禦史顧知彥。”內侍回道。

“顧知彥?”

“顧知彥是衛王生母賢妃楊氏的母族遠親,出身微寒,這些年都是衛王在暗中扶持,才有今日禦史之位。”內侍又道,“衛王的動作太過明顯,這並非他的行事風格,反常之舉,恐目的並非真的在於世子身世之上。”

“你能看出些什麽嗎?”晉陽公主問道。

內侍搖頭,“妖風刮得太過蹊蹺,恐有人在暗箱操作,小人也推測不出幕後。”內侍旋即走上前,從袖子裏抽出一張信條,“那日乙字號房中的孫氏早在公主去之前就已經離開了,小人苦想了許久,孫氏是何許人也,於皇權的鬥爭,那孫家避都來不及,即便是聽到了公主與世子的對話,也定然會將其爛在心中,小人遂著人去盤問了店中所有的小二與掌櫃,這是臣謄錄的問答。”

晉陽公主擡手接過,只見除記載時辰之外,還有幾個醒目的大字,翰林院庶吉士張九昭。

“此人如今已為齊王府的幕僚。”內侍又道。

晉陽公主旋即將之扔進了香爐內,一道青煙與火苗同時而起,便走至欄杆附近,端著雙手遠望道:“繼續盯著吧。”

“是。”

“那顧知彥...”晉陽公主猶豫的低頭望著眼前一朵凋零的荷花。

“小人明白。”內侍回道,“不管顧知彥是受人脅迫,還是謂何,總之動了您的人,便就是敵,待還清真相,此人定不會再出現於朝堂上。”

晉陽公主不語,“世子一人在宗人府,公主?”內侍便又擡頭小心翼翼的問道。

晉陽公主彎下腰伸手撫著一朵青翠的蓮蓬,“親王都不能去,何況我這個公主呢。”

“大理寺卿與錦衣衛指揮使去大理寺取了張雲廷之畫像,公主就不擔心嗎?”內侍又擡眼問道。

【數日前

——大理寺——

望著漸行漸遠的背影,晉陽公主再次回身,將蓋起的筒子再次打開,取出了裏面的紙張,而後邁出閣內。

...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晉陽公主道。

“世子正當年少青春,是好奇心最重之時,當年之事,已經過去了多年,如今忽然被提起,公主就不怕越是如此,世子的疑心就越重嗎?”小吏問道,“適才世子之問,明顯是起了疑心的,否則知道了答案,又為何還要這樣問小人。”

“她一向聰慧的,這些小伎...”晉陽公主輕嘆,“願她能明白我的良苦用心吧。”

晉陽公主走出台階,旋即止步回身道,“那份通緝令有大理寺的舊章,改制之後舊章就已被焚毀,無處可尋,若替換一份,這朱印是無法復制的,大理寺中有不少舊臣,他們任職多年,自是認得這印的,若有朝一日重提此案,勢必也要拿出畫,以防萬一,還是將那舊畫放回去吧,今夜我會派人送來,勞你在辛苦一趟了。”

“公主想的周到,”小吏叉手道,“為公主做事,小人不敢言辛苦。”】

“吾猜,伴伴不會如此輕易就將原畫還回吧。”晉陽公主道。

當日晉陽公主便是差遣內侍親自去送還的舊畫,內侍叉手點頭,“印不能動,故而紙也不可動,但留著舊畫像在那兒,遲早都是隱患,故而小人做了些許手腳。”

“哦?”

------------------------------

——大理寺——

高士林將畫像展開,令眾人一驚,皇帝坐在交椅上,雙手搭著扶手,摩挲著光滑的檀木,沉下不悅的臉道:“怎麽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