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女官

趙希言吃驚的看著女樂,隨著眾人在尋找送靈的皇子,趙希言來不及追問緣由只得匆匆返回隊伍。

送靈的侍從白衣素縞,捧著仁孝皇後的靈位,手持銘旌,上面寫著仁孝皇後張氏之靈位,送靈隊伍多達萬人,靈柩前有數百僧眾與道人,敲打著木魚誦經與搖鈴超度,禁軍於前後護送。

——坤寧宮——

支走了所有人的坤寧宮內,皇帝看著眼前從燕王府裏帶出來的熟悉物品,內心越發的疼痛。

外面的哀樂聲逐漸變小,直至安靜下,說明著送靈的隊伍已遠離紫禁城,皇帝身著素服,半躺在一張木榻上,頭發披散著,手裏握著一根樣式極為普通的簪子,神情渙散。

自出殯日始皇帝便獨自一人披頭散發靜靜呆在坤寧宮內,老太監端來吃食,皇帝也不曾動過半分。

“皇爺,您就聽小人一句勸,吃兩口吧,不然這身子骨如何吃得消。”

侍奉皇帝多年的老太監端著一碗薄粥入內,苦口婆心的勸道,“先皇後殿下也必然不希望皇爺如此對待自己的。”

皇帝仰天長嘆了一口氣,“到最後,朕還是成了孤家寡人。”

老太監知皇帝的悲傷,再次勸道:“先皇後殿下生前仁善,定希望皇爺做個千古明君,若是知曉皇爺因殿下身故而悲傷至此,定會深深自責。”

嘆息之後,皇帝調整好情緒,吃了幾口裹腹的薄粥便命人進來為自己重新梳洗,仍舊一身素服。

從坤寧宮出來,途徑宮殿院落,忽然聽見一陣琴聲從一處殿院角落傳來。

“金谷年年,亂生春色誰為主。”

曼妙的琴聲伴隨著歌聲,不若宮廷雅樂的宏偉,但有小家獨奏的韻味,如深處閨中的少女,只能隔著高墻彈奏,訴說衷腸。

“馀花落處。”

“滿地和煙雨。”

皇帝被這道琴聲的所吸引,也打斷了他要前往前朝召見大臣議論的想法,在一陣陣歌聲入耳後,皇帝的步伐變得越發急湊,他想要找到彈琴之人,心思紊亂、迫切。

因那顆沉寂的心,被再次打亂,就連跟隨的老太監聽後也感到有些不淡定了。

皇帝步履匆匆,神情復雜,然樂聲還在不斷彈奏,越來越近。

“又是離歌,一闋長亭暮。”

“王孫去。萋萋無數。南北東西路。”

終於,在一座廢棄的宮殿樓台上看見了彈琴之人,白衣素縞,似在為死去的人祭奠一般。

皇帝走上台階,一步一步,邁著沉重的步伐,老太監緊跟其後,只見彈琴的女子聽見動靜後本想抱琴逃走,然皇帝已快步至台上,見無法逃脫,她只得硬著頭皮上前。

皇帝的臉色陰沉,明顯在按壓怒火,“這首曲子,是誰讓你彈的,又是誰告訴你的?”

女子似乎聽不懂皇帝的問話一般一臉錯愕,只有老太監明白皇帝的意思,見女子支支吾吾,“陛下好心提拔你,讓你從賤籍轉入教坊司樂籍,你怎能在先皇後殿下發喪之時,在此彈奏詞曲呢?”

老太監知道此女與年輕燕王的關系,便試圖想緩和,於是朝皇帝開口道:“皇爺……”

皇帝擡手,示意老太監退下,不依不饒的問道:“說,誰告訴你的?”

女子跪伏下,“是……是燕王殿下。”

“放肆!”老太監訓斥道。

“退下!”對於太監的僭越多嘴,皇帝首次大怒道。

老太監只得退後兩步,皇帝便走上前,低頭看著跪地的素衣女子,“燕王?”

“奴在燕春閣之時,燕王殿下曾是常客,此曲是燕王殿下鐘愛之曲,故讓奴教習。”女子俯首回道。

皇帝忽然冷笑,“這麽說,這一切,都是她所教授,也是她所指使?包括讓你拿著信物進宮。”

“不……”女子否決道,“入宮,是奴自己的願望,奴自知身份微賤,也知殿下是將來天下之主,故只乞願遠遠觀望,再無所求,更無他想。”

女子的話,皇帝將信將疑,“你喜歡燕王?”

“奴……”女子語頓,“傾慕殿下。”

皇帝微眯起眼睛,隨後轉身離去,老太監對此也是虛驚一場,待皇帝走了一些距離,他便斥責女子,“爾身為女樂,受皇家之恩,豈能在此國喪期間彈奏樂曲,你不知這首點絳唇是先皇後殿下生前所彈,現為宮中禁曲嗎,你受燕王殿下恩惠,卻在此提起燕王殿下名諱,你怎能提起殿下呢?”

女子一臉的委屈,抱著自己的琴唯唯諾諾道:“今日先皇後殿下出殯,奴哀傷不已,想著燕王殿下要送行,這才在內宮彈奏起了這首曲子,奴只知這是燕王殿下所愛,不知是禁曲,更不知是先皇後殿下的……”

“好了!”老太監打斷道,“你回去吧,往後別再犯這樣的錯,在宮裏就要守宮裏的規矩,這裏是什麽地方,禁中是可以隨意彈曲兒的地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