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春水玉

永康三年五月初五,百司休務,文武百官及皇室宗親赴宮宴。

——燕王府——

王府過端午,天還未亮,明章就安排好了一切,提前在門前掛上了菖蒲與艾草,典膳所廚房內也飄起了青煙。

就在府中齊聚一堂高高興興的過端午時,府門外忽然來了許多宮女太監,領頭的正是司禮監的秉筆太監王彥。

作為府主,趙希言很不情願的出面接見了王彥,對於燕王的冷臉,王彥總是露著一張笑眯眯的諂媚臉。

“小人見過燕王殿下。”王彥踏入燕王府內向燕王趙希言行禮道。

趙希言端坐在中堂的太師椅上,冷盯著王彥道:“本王不是已向陛下遞了告假的奏疏嗎,陛下也已經允了我不參宴會。”

“小人不是來勸殿下入宮參宴的。”王彥道,隨後轉身拍了拍手掌。

十余個宮女太監端著紅綢蓋蓋好的托盤,王彥將其一一打開,“小人奉陛下旨意,來給殿下送端午的賞賜。”

“哦?”趙希言的言語裏充滿了好奇,但仍坐在椅子上無動於衷。

王彥也自知自己不討燕王的喜,奈何皇命要他來此,於是只得硬著頭皮向其一一介紹皇帝的賞賜,“紗、羅、錦、綃、緞布匹各十匹、一品金織羅衣一襲,廬山雲霧茶一盒,象牙扇一把。”

旋即又打開另外一些賞賜,“粽子、門神、長春酒一壺,金書黃符、艾虎、凡應節之物各一份。”

王彥帶來的賞賜,幾乎都是端午的應節物品,這些東西會在宴上賞賜給有功勞的大臣,因為有賢嬪的出現,趙希言沒有參加宮宴,皇帝便差人將賞賜送到了府中。

趙希言起身,瞅了瞅,負手走到王彥跟前,“陛下讓公公親自來,難道只是給賞賜的?”

王彥點點頭,“宮宴過後,禦駕會出紫禁城,臨幸東苑,觀看射柳與擊球,屆時連同文武百官的妻女,外命婦都會到場,所以請殿下隨禦駕一同前往。”

“陛下不是有賢嬪嗎,還要我作甚?”趙希言道。

王彥知道趙希言還在賭氣,於是道:“先皇後殿下已故去三載,而陛下身邊至今都只有賢嬪,今日下達賞賜,也是賢嬪之意,賢嬪心善,不忍因自己的出現而傷了陛下與殿下父子和睦,且陛下只有殿下您一個子嗣,仁孝先皇後故去後,陛下對您的情分自然是只增不減的,殿下又何必與陛下置氣呢。”

“再者,殿下作為嫡長,這儲君之位必然是殿下的,可殿下若執意與陛下僵持,而讓旁人有了不該有的心思,豈不得不償失嗎?”王彥繼續勸道,“殿下不再陛下身側,但小人日日伴君,這些個時日,陛下可是夜夜宿於儀柔殿。”

趙希言聽著王彥陰陽怪氣的提醒話,罷了罷手,“東西就放在桌上吧。”

“殿下。”王彥叫住趙希言。

趙希言站定道:“射柳、擊球不是要騎馬嗎,本王去換件衣裳。”

王彥聽後松了口氣,弓腰叉手道:“小人告退。”

王彥從燕王府離開,由身側跟隨的小內侍扶著上了馬車,小內侍蹲在王彥身側侍奉,為其端茶,“公公,小人不明白,陛下適才明明沒有說要讓燕王殿下陪駕去東苑,為何……”

王彥緩緩睜開眼,“父子哪能有隔夜的仇呢,這些時日,陛下總是拉著臉,不就是因為燕王的事嗎,咱們做奴才的,得要學會替主子著想分憂才對。”

“難怪陛下會如此器重公公。”覺得十分有理的小內侍點點頭奉承道。

——

趙希言回到內院,此刻晉陽公主還在典膳所與一眾侍女忙碌著王府內的宴飲,剛包好的粽子也還在鍋中蒸煮。

燕王府內的節日氛圍濃厚,因為趙希言的親民,不似紫禁城那般,人多卻不顯熱鬧。

“殿下萬福。”

趙希言走進典膳所,正在跟典膳所廚子學做的點心晉陽公主瞧她回來,便問道:“宮裏來人,說了什麽?”

趙希言找了一把竹椅坐下,“給了一大堆沒用的賞賜,還有王府裏並不缺的端午節令物品。”

“來的太監是誰?”晉陽公主又問道。

“司禮監的王彥。”趙希言回道。

聽到是王彥,晉陽公主道:“若我沒有記錯,此人是陛下當年在戰場上撿來的戰俘,後來跟著陛下身側心慈的老太監,便也凈身做了一名內使,起兵之時立有功勛,又因好看而受到重用,但我總覺得此人有些陰險,比起他的養父,讓人覺得很不舒服。”

趙希言撐著腦袋,“在北京的時候,我就看他不是很順眼,他剛過來,說陛下要臨幸東苑觀看射柳與擊球,讓我隨同。”

“殿下答應了?”晉陽公主問道。

趙希言點頭,“我要是不答應,他肯定會一直賴在府裏嘮嘮叨叨不肯離去,我便點了個頭將他打發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