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禍不單行

永康七年春,陰雨連綿,此後長達數月,江南一帶降雨不斷,至梅雨季,洪水泛濫。

水勢迅猛,將田地淹沒,房屋沖垮,使得百姓失去居所,無法耕作。

而此刻,皇帝遠征初戰告捷的消息已經不足以讓朝中高興了,因為比起遠征的取勝,南方的水災才是眼下最為棘手的事情。

“兵部消息,陛下北上行軍,韃靼遠遁,轉而向東進攻另一支部落,大獲全勝。”

一邊是北方的戰事一邊是南方的水災,兩件事湊在一起讓趙希言措手不及,“不管勝利與否,先保證糧草充足,另外派人去勸阻陛下撤兵。”

“是。”

永康七年夏,皇帝行軍至斡難河,遇韃靼太師一部伏擊,周旋一番後將其擊敗。

朝廷派來勸阻撤兵的人馬便被嚴厲斥回,朝廷只得繼續供給糧草,南方陷入災情,不少百姓受困,官府不得不組織人馬進行援救,開倉賑濟。

“戶部存糧告急,雖殿下早再去年便預先做了應急的籌備,然此次災情來得太快,戰爭剛定沒有多少年,國家的存糧本就不足,陛下此次遠征,先行調出了糧草,而今軍中又向戶部索要,加上南方的賑災,戶部實在是……”戶部尚書拿著一堆冊子向趙希言訴苦道。

“軍中不可以無糧,否則那數十萬將士就要盡數折在塞外了,他們都是國朝的精銳,若折於北方,我朝必定元氣大傷,但南方的災情也不可忽視。”

趙希言按著額頭,“先將府庫裏的糧食運出救急吧,向西南蜀地與湖廣征集糧食。”

戶部尚書想了想,無奈嘆了口氣,“是。”

趙希言看著兵部與戶部呈上來的奏疏,只覺得頭大,“真是禍不單行。”

“陛下遠征本預計最多半載而還,遂只調運了十萬人馬半年之用的糧食。”張九昭從旁道。

因頻繁戰爭帶來了巨大損耗,加上邊防部署,號稱三十萬大軍的遠征軍隊實際不過十萬余人,而皇帝的軍隊行至塞外時,蒙古諸部落皆遠遁,皇帝撲了空,但仍不肯死心,繼續領軍北上,這才導致延長了出征的時間,增加了糧食的消耗。

“就算潰敗了韃靼本部,讓他們心甘情願來朝,能給國朝帶來的利處遠不如出征的弊。”

趙希言看著地圖上廣闊無邊的疆域,“我算是看明白了,戎狄來無影去無蹤,如野草一樣頑強,不可能趕盡殺絕的,長久的征戰反而會損耗我們的元氣。”

“稱臣納貢,朝廷還要反賜他們更為珍貴的東西以示天威。”趙希言對此尤為不樂意,“寡人不懂。”

張九昭閉上眼,只輕輕道了一個字,“禮。”

趙希言啞然,她不知該如何辯駁,簡單的一個字詮釋了所有,無法衡量利弊,有的人樂在其中,有的卻深受其害。

趙希言只是冷笑了一聲,隨後又表現得很是無奈,“先解決當下之難吧,軍中急缺糧草,此次押運糧食尤為重要,增派些人手,絕不能出差池。”

“是。”

——七年盛夏——

京城的雨總算小了些許,宮殿屋檐下的廊道上布滿了沾水的鞋印。

外朝的大殿內,趙希言正獨自一人側躺在臨窗的坐榻上處理政務批閱奏疏。

夏日的降雨只帶來了悶熱與潮濕,陰雨綿綿,使得屋內黯淡,故才坐在窗口借著屋外的光照處理事務。

打磨光滑的地板上忽然多出來了幾個小腳的鞋印,顯然這雙鞋子是踩了外面的雨水入內的。

趙希言的桌案上擺放了一盤點心,正全神貫注批閱奏疏,時兒也會拿起一塊送入嘴中一邊咀嚼一邊思考如何回復。

細碎的腳步聲引起了趙希言的注意,隨後印入眼簾的是一個小小的身影。

年滿三歲的幼童帶著一頂瓜拉帽,身上穿著赤色的織金曳撒,躡手躡腳的走到趙希言跟前。

趙希言愣了一會兒,旋即才反應過來,這裏曾經是他父親的位置,孩子之所以會過來,估計是思念父親。

很快,一個急切的身影出現在趙希言跟前,“小祖宗哎,您怎麽又跑到這兒來了。”

聽見王彥的聲音,趙希言皺起了眉頭,王懷忠隨皇帝出征,而王彥則留下來了,趙希言免了他的差事,他便照顧起了小皇子。

“小人見過燕王殿下。”王彥叉手行禮道。

趙希言嚼著一塊糕點,隨後放下,繼續埋頭看著自己手裏的奏疏。

趙瑞呆愣的站在桌案前,盯著換洗之後重新出現在自己眼前的哥哥。

趙希言回京監國之後,再也沒有去過內廷,碰面的次數也屈指可數。

趙瑞瞪著天真的眼睛,忽然憶起之前,便開口問道:“你是哥哥嗎?爹爹也會這樣坐在這兒。”

趙希言盤坐在坐榻上,連看奏本的姿勢都與皇帝相差無幾。

“你爹爹不在。”趙希言直白的回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