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問罪

“哦?”

聽到李瑕這一聲反問,盧宜舟稍松了口氣,組織著話語,緩緩道:“去歲末,李知縣便向易守臣說過,推測蒙古主將親征?”

李瑕見他不喊,也頗有耐心,看了看神色僵硬的江春,又看了眼嚇得直哆嗦的黃素仁,方才點了點頭,道:“是。”

“易守臣派快馬將這個推測告訴了朱安撫使、蒲帥,他們皆認同你的推論。”

“這我知道。”

“但你可知,蒲帥的加急奏書送到臨安行在之後,如石沉大海?”

李瑕算了算。

他在淩霄城見易士英是十二月初八,蒲擇之得到易士英的傳信大概在十二月中旬,蜀川的消息送到臨安是順流而下,最快十八日可達。

行在至少能在年節沒過完之前得到消息。

但現在已是五月……石沉大海?

這顯然是不應該的,旁的不說,賈似道顯然也已得知蒙哥親征。

盧宜舟見李瑕沉吟,又松了口氣,道:“李知縣也知道,我久在朱安撫使身邊,許多易將軍不知道的,我皆明白。據朱安撫使所言,丁大全把持朝綱,在官家面前,連如此軍國大事也隱而不報。”

“是嗎?丁大全為何這般做?”

盧宜舟一愣。

錯愕之後,他方才高聲道:“自是因丁大全掌樞密院事,卻無退敵之能,擔心陛下另選賢明,粉飾太平,諱言邊事。此獠不誅,大宋必亡!”

“很有道理。”李瑕道:“你是聰明人,不必在我面前振臂高呼,說,你想要什麽,能為我做什麽。”

盧宜舟不由又是一愣。

他下意識地舔了舔唇,帶著些小心,緩緩道:“李知縣,我明白你的處境,事實上朱安撫使根本就不信任你。”

李瑕掃了江春一眼,見其正呆若木雞,也不泡茶,於是拿起案上的開水給自己倒了一杯,慢慢喝著,聽盧宜舟繼續說。

“成都之戰後,朱安撫使看似欣賞你,其實已對你有所防備,遷川西百姓一事,他曾私下與我說過,實試探於你。因你出身丁黨,而朱安撫使素來最恨丁大全。

瀘州一戰,張都統多次想要征召你。朱安撫使卻想看看你與魏文伯走得有多近。若非張都統被俘,朱安撫使害怕朝廷歸咎,絕不敢依你戰略。”

話到這裏,盧宜舟迅速瞄了李瑕一眼。

“你果然察覺出來了?你告訴易將軍蒙古主親征之推論,朱安撫使本該親自問詢於你,但他沒有。成都一戰之功勞,你至今未得封賞。故而你早就察覺了。”

李瑕笑了笑,不回答。

此時回答了,便相當於承認自己藥暈了朱禩孫。

盧宜舟略有些失望,又道:“但李知縣你的處境只怕也不好,我懂你的。此次丁大全隱瞞戰事,我們已傳信給朝中忠直之臣,將共同彈劾丁大全。到時,丁黨必定倒台。”

“你們?”

“這般說吧,我們已聯名百人,太常寺主簿王應麟、中書舍人洪芹、侍禦史沈炎、右正言曹永年、監察禦史朱貔孫、監察禦史饒虎臣……”

李瑕懶得聽盧宜舟念。

上得了台面的一個都沒有,全是些蝦兵蟹將沖鋒在前。

真正的重臣總是躲在後面。

“夠了。”

盧宜舟又小心試探道:“李知縣也知丁黨前途堪憂,果斷與其劃清界限,遂有了魏文伯之事,然否?”

“你真想知道?”

盧宜舟聞言啞然,勉強苦笑了一下,又道:“但我知你的為難,當此局勢,兩頭不靠。惶惶之際,難免會做出些……慌亂的舉措。”

話到這裏,他已漸漸有了自信,擡起頭,看著李瑕,很誠懇地道:“李知縣,你手裏有兵,能立功,我對付你沒有好處。你我可以有同一個政敵,我們可以幫你。”

李瑕放下手中的茶杯,點了點頭。

“你確實告訴了我很多,這段時間以來,我了解到了這大宋朝奮勇抗敵的將士們如何想的,了解到了奸臣們是如何想的……唯獨對你們這些‘忠直之士’的想法有些缺失。

我也一直不太清楚,蒙哥入蜀之際,臨安城裏到底在做什麽。

多虧了你,現在我知道了,也放心不少。”

盧宜舟笑起來,道:“你放心,我可以保證,丁大全被問罪之時,不會牽連到你。”

“蒙軍都已入蜀了,扳倒丁大全再布置防禦,來得及?”

“這……蜀中不是有如非瑜這樣的壯士守國嗎?必能勝的。”

“朱安撫使之事呢?”

“我奉朝廷之命監察潼川府路,官職雖卑,但朱安撫使亦屬我監察。”

李瑕走上前,伸手解盧宜舟手上的繩索。

盧宜舟自知保全了性命,終於是放松下來,揉著手上的勒痕,又道:“非瑜真是聰明人,你已殺太多人了。留著我,我保證對你更有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