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人事

對於李瑕而言,現階段有兩件大事,一是把勢力擴張到敘州、甚至整個潼川府路;二是打贏或者說襄助宋軍打贏蜀中這場大戰。

他向來對兵權很緊張,始終是親手抓的,放在民生治理的精力相比便要少些,如此一來下放權力之後,用的人便很重要。

慶符韓承緒、李墉、房言楷;昭通有楊果;威寧有高長壽。

如今將觸角伸到敘州,韓祈安除了身體不好,能力與忠心都是毋庸置疑的,他負責總攬全局。

李昭成負責處理文書事務;高年豐負責領兵鎮壓;姜飯負責刺探情報找出不臣之人;嚴雲雲負責接收產業。

一開始他們都有些吃力,直到江春配合,壓力才減少許多。

“江春此人,並非表面上那般無能,他任慶符時萬事托付房言楷,卻不失主官之尊,即可見一斑。”

說完了近況,韓祈安指了指府衙的方向,開始評點江春。

“官場老油子,知進退,懂分寸,放得下權,操得了實務。阿郎往後必然有些官位謀不到,可以江春之名義來控制地盤。”

“比如潼川府路?”

韓祈安聞言不由會心一笑,問道:“想必朱禩孫立下大功,不久也該升遷了?”

言下之意已很明顯。

先推江春知敘州,待明年朱禩孫把位置騰出來,再把江春推上潼川府路安撫使的位置。

李瑕問道:“能讓他歸心?”

事實上,他這次來見江春、包括當面殺盧宜舟,算是對江春的一場面試。

“阿郎官位雖低,但下有兵權,上有丁大全、賈似道支持。”韓祈安又道:“反觀江春,其最大的靠山是禮部尚書牟子才,但牟子才與丁大全不對付,馬上要罷官了。”

“韓先生已打聽清楚了?”

“特意去與江蒼、江荻這兩個孩子聊了聊,得知江夫人很擔心江春的仕途,終日抱怨。因去歲牟子才寫了一篇碑文,將丁大全比作高力士,惹得官家大怒。牟子才已在年前累次上疏請辭了。”

李瑕已很懂這些門道,所謂“上疏請辭”就是在走罷官的流程了。

把丁大全比作高力士,那就是把當今官家比作唐明皇了。

看得出,官家很討厭這個比喻,認為唐明皇不配和他比較。

“總而言之。”韓祈安又道,“江春需要一個新的靠山。”

“還是以寧先生細致。”

控制一個江春,看似很簡單,殺魏文伯、盧宜舟就好。

若稍往深裏想,還需要李瑕在敘瀘一戰的戰功。

但這都只是浮在表面上的東西。

政治之事,最根本的還是權衡利弊,若非牟子才那一篇碑文,江春未必會輕易配合。

一句“江春需要一個新的靠山”便是韓祈安的本事所在,只由高年豐、姜飯來辦,一百個他倆都控制不了江春。

“我大概會在半個月內出兵成都,兵力在八千人左右,敘州城供應得了這些軍需嗎?”

韓祈安拿出賬冊,給李瑕算起賬來。

“敘州城內是有不少錢糧的,敘州軍月費十七萬貫,魏文伯黨羽月取十一萬貫,此項折計九十八萬七千五百三十六貫;另有城中士紳大戶,馬家折計二十二萬三千四百三十六貫、黃家十七萬九千……”

李瑕目光已掃過那幾十戶富紳,直接落在合計那一欄。

總數是很嚇人,六百萬貫有余。

但在戰爭面前,又算不上什麽了。

李瑕聽蒲擇之說過一嘴去歲川蜀的軍費開支,四千萬貫。

抗蒙二十余年,宋朝財政已到崩潰的邊緣……是早已入不敷出。

朝廷憑天才般的理財手段在強撐著,濫發交子、和糴民糧等等。

賈似道之前說要均田、打算,不是閑來無事隨口說說的……

韓祈安每次算賬都很認真,一筆一筆說了很久,終於說到結余。

“扣除掉各種支用,還有轉運司今年要上繳的……”

“不繳了。”李瑕道:“這兩年敘州已無力向朝廷輸稅。我看了你的安排,都很好。但再添上幾筆開支。重修合江門碼頭及符江渡,要讓敘州到慶符的船只往來更便捷;修符江渡到慶符的官道,直道至少要有三十尺寬,容兵馬輜重急行。要讓敘州到慶符的交通往來半日可達。”

韓祈安撥動著算盤,臉上漸漸泛起了些為難之色。

但他還是道:“耗資幾何暫不好說,只可先算出大概的數目……但阿郎放心,此事我必辦妥。”

“我還沒說完。”李瑕道:“在岷江上建橋,在岷江東面上的營盤上重建敘州軍營,築墻起砲,倚為犄角之地;還要征兵兩千人,繼續練兵,我會把鮑三、伍昂調過來……”

他不是臨時起意,已從懷中掏出幾頁圖紙,與韓祈安仔細說起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