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 生於憂患

一行車馬行進頗快。

出了牛金道,眼前便豁然開闊,再沿漢江東向,走了半日便看到褒河入江處,只見褒河兩岸盡是農夫在田地裏除草施肥。

韓祈安許久移不開眼。

漸漸的,漢中城那恢弘的城廓便顯在眼前,城樓上有宋旗在飄揚。

城南處,勞工們正在造橋。

這顯然是大興土木之事,漢子們齊力吆喝著,將一根根巨大的木梁擡往江岸,偶爾能從遠處的山中聽到爆炸聲,那是在取石頭。

韓祈安一看便知,李瑕要先造一座鐵索橋,之後再造一座石柱大橋。

“阿郎太辛苦了。”他不由感慨了一句。

他這個幕僚尚未趕到,沿途所見,興利、屯田、鋪橋修路都已開始了。

李昭成則是嘆息一聲,驅馬往渡口。

其實漢江上已有臨時可用的浮橋,但他們帶的貨物太多,搬過去費事。

“船家……敢問馬車可渡得過江?”

“俊郎君是東南來的吧?聽口音綿得很哩!馬車得等明個有大船來,今日晚了。”

“好,請船家渡我等與貨物過河……”

李昭成說著便掏錢,回頭一看,見韓祈安、姜飯、高年豐等人已驅馬過來。

他想了想,策馬到馬車邊,問道:“嚴姑姑,要渡江了,你下來嗎?”

嚴雲雲轉頭看了一眼,見她的人已在搬鹽袋,先是交代了一句“不許將鹽打濕了”,語氣嚴厲。

之後她方才向李昭成應道:“等貨先過,我再理理賬。”

說罷,自低下頭,不再理李昭成。

那邊船家再見高年豐身後兩百余兵力也是嚇到。

韓祈安上前道:“船家莫怕,多渡幾趟也便是了。對了,待這橋建好,你這營生如何是好?”

“嘿,官府說了,待這橋修好,召小老兒到水師做事哩,可不得比以往日子好過。瞧先生這模樣,怕不是個大官吧?小老兒得罪了。”

韓祈安擺手道:“非是甚官身……不知這漢中商路如今還算通順否?”

“以前嘛,蒙古人也是通商的,北面的貨送來的多哩,眼下這不是被宋……被朝廷收復了漢中,商道可不就停了。聽說會再與湖北、江南通商,但小老兒想嘛,南邊人安生慣了,哪能到漢中這兵荒馬亂的地界來。先生你說是吧?”

“日子會好的,會好的。”韓祈安道。

“當然得好,與先生說,小老兒本有幾畝薄田,本是被蒙人圈了去,如今這位李大帥又還回來哩,家裏那沒出息的種著,小老兒再擺個渡。就是不知,這日子能好多久……”

這船夫話裏的意思,對如今漢中的主政者有些期翼,但還未完全信任……

渡江時便說著這些,待渡了江,韓祈安留下姜飯、高年豐繼續搬運帶來的貨物,他則領著李昭成直奔帥府。

從南面望江門進城,出示了信物,自有士卒領著。

漢中城的主城街叫“天漢大街”,如今還有許多商鋪未開,人口也不顯繁盛。

蒙人撤退時帶走了大量的漢軍,街上多是老弱。

不時能看到兵士正在巡視,顯然,剛收復的城池治安並不教人放心。

唯有城南的草塘寺還顯得富麗,別處都是破落模樣。

一路往城中,到了東街,一拐,便是古時的漢台,如今的帥府。

帥府門朝北開,或是因為當年劉邦不甘居於漢王之位,欲北圖秦關,在此修築了一座高台。

之後修建的府衙便以此格局。

此時,府衙並未翻修過,只是灑掃得很幹凈,門前站著兩排僰人女兵,殺氣凜然。

韓祈安進了門,看了看右側的漢台,一路向裏,只覺空空蕩蕩。

“大帥,以寧先生、彰華先生到了。”

話音未落,便見李瑕親自迎了出來。

“阿郎。”

韓祈安與李瑕交情最厚,連忙上前,目光看去,那身披官袍的玉面男子年輕得讓他都覺不習慣。

“阿郎該蓄須了啊。”

甫一見面,韓祈安的頭一句話便提出了有用的提議。

李瑕擺了擺手,笑道:“不習慣。”

他又看了李昭成一眼,點了點頭,道:“進堂說吧,還有許多文書等著兩位處理。”

韓祈安隨李瑕進了議事堂,目光看去,從案頭移到地上。

“這……新收復之地,如何有這般多卷宗?”

“百姓信任。”李瑕擲地有聲,還顯得有些成就感。

韓祈安無奈,此時才得空向韓承緒行了一禮。

“父親。”

“來了就好,來了能為阿郎分憂了……”

……

李瑕麾下已有姜飯這個負責情報的,但如今李瑕已打算將情報分開,林子負責對外的軍情、姜飯負責對內的輿情。

且互相監督,防止出現探子以權欺淩百姓之事,比如姜飯為李瑕做臟事時萬一有謀私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