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 死於安樂

“籲!”

駿馬被勒住,楊奔擡眼看向面前的漢中平原,胸襟不由為之一闊。

他只覺太遺憾了。

釣魚城一戰未能參與,因他留鎮成都;收復漢中一戰又不能參與,因他留鎮苦竹隘。

如今,終於是等到大帥之令,放棄苦竹隘,調令駐守漢中,為子午關守將。

只聽這官職,楊奔已是熱血上湧。

子午關在何處?

長安城向南行四十裏為子午鎮,再十裏,便是子午關。

扼漢中、秦川交通之重鎮。

據守此關,進可北伐秦漢之故都,退可保漢中無虞。

如今子午關還未收復,但,顯然是必奪之地。

男兒立世,必取此等大功業!

……

馬蹄聲起,宋禾策馬而出,立在楊奔身畔。

他本是被留在劍門關駐守,亦是得了調令到漢中。

至於劍門關誰守?

自有利州西路安撫使孔仙派將。

他宋禾,要守的是斜谷關,乃是漢中往秦川另一條道路的出口,北面不遠便是五丈原。

比起劍門關,這才是往後迎擊蒙軍的門戶。

宋禾話不多,但決心畢生功業絕不能輸於楊奔。

……

兩人便這般默默看著漢中平野,待身後的騎兵奔至,方才各自一揮鞭。

“繼續前進!趕赴漢中城謁見大帥!”

……

在這兩支騎兵身後的金牛道,許魁亦在趕路。

他麾下都是步卒,出發又晚,已完全追不上楊奔、宋禾。

說來,許魁答復孔仙時,孔仙很生氣。

“你知不知道還有一條陰平道?什麽?你不知道?你一個利州人你不知道?本將告訴你,那便是鄧艾入蜀時走的路。”

“苦竹隘、劍門關的兵力都被調走了你總知道吧?李帥可不僅是興元知府啊。他還是蜀帥,蜀帥!我一個雲城守將一躍升利州西路安撫使,能有幾個可用之人?”

“我都說了,只要你肯留下,我與李帥說,他會同意……”

但說來說去,許魁只有一句。

“我想跟在大帥身邊打仗。”

……

而在許魁這只隊伍後面,聶仲由剛帶兵抵達利州。

他本就是大宋武將,又經釣魚城一戰,得李瑕舉薦,已升至興元府都統……原來王堅的位置。

聶仲由知道,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李瑕將花費心力整頓殘破的漢中。

那他便要擔負起練兵、守備漢中防禦之責……

……

這數日之間,埋首於田隴的農夫經常一擡頭,便能看到有兵馬撥赴漢中。

農夫們擦著汗,不由擔心這些宋軍踩踏了他們剛長出嫩苗的田地。

但沒有,這些宋軍軍紀嚴明,俱是只顧著行軍,偶爾還有將士向他們大喊道:“不必擔心,我等將扼守蜀道,保漢中安寧!一起喊!”

“我等將扼守蜀道,保漢中安寧……”

……

四月二十八日。

蜀帥府,議事堂。

不同於之前的空蕩,這日已是幕僚、武將濟濟一堂。

“先把書發下去吧。”

“是……”

有吏員捧來兩堆書冊,開始下發。

李瑕道:“《史記》、《三國志》你們這些不讀書的武人,便當故事看也可,若不懂的便互相討論,若還不識字的,站出來挨打。”

“哈哈哈。”諸將大笑。

但不是這笑話好笑,而是李帥難得開個玩笑,總得捧個場。

李瑕又道:“看了書,不要求你們太多,把地名和它的戰略意義都記下。”

幾句話間,將領們都領了書,各自塞進懷裏。

李瑕這才點了點案上的地圖。

“先說防備蒙人的幾條蜀道,由西向東,祁山道、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漢、蜀時幾個故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六出祁山,皆出自於此,為何?這些蜀道險要,蒙軍翻不過秦嶺,必須走這些道路。”

“當然,現在蒙古人忙著爭汗位,不會來。但,這蜀道上的關城,白馬關、大散關、斜谷關、駱谷關、子午關,這五個關城我們必須占下,守住。如此,才是我們想打就打,想守就守,而不是只盼著‘蒙人不會打來’。”

話到這裏,李瑕掃視了諸將一眼。

顯然,打下了這些關隘之後,宋軍暫時也沒有余力出關。

步卒們跑到關中平原,只會被蒙軍輕易殲滅。

唯獨楊奔、宋禾的兩支馬軍能偶爾到蜀道外小小的騷擾,然後縮回到關城內,承受蒙軍的怒火。

聽起來,就很……找打。

但李瑕就是要找打,他不要隔著秦嶺與蒙軍相安無事,他要與蒙古接壤,把他的官吏都帶過去看看,何謂憂患。

這大宋朝廷習慣了與遼、金和談,習慣了高枕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