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五章 條件

渾都海的駐地在原州。

原州即後世的固原,處於六盤山脈的最北端。

這個位置,他可以做的選擇有很多,在開戰之前,廉希憲就對此有過十分透徹的分析。

廉希憲曾經派使者去宣諭安撫渾都海,使者被渾都海所殺。

這表明了渾都海的決心,據此,廉希憲早早推測出渾都海有三個策略。

上策,趁著更快得到消息,果斷出兵,直搗關中。

中策,聚兵坐鎮六盤山,牽制西路軍,觀望漠南漠北之戰塵埃落定,效忠勝者。

下策,帶兵北返,搶先抵達東路戰場,支援阿裏不哥。

至今渾都海已錯失了實行上策的機會。

其斬使已示不願臣服忽必烈,因此不至於行中策。

那便極可能是行下策,即北返。

廉希憲看透了一切,且早已做出了安排,派人告訴西路軍各個將領,準備等渾都海北返之際率軍追擊,出其不意而殲之。

這是西路軍諸將有必勝信心的原因。

任誰都要罵渾都海一句“蠢材”。

但沒想到,渾都海比他們想的還蠢,早不打關中,等到錯失先機、等到隴關布署完畢了,才決定行上策。

到這時,上策早已成了下下策。

渾都海南下有兩條路線。

一是沿著六盤山與隴山山脈的東面,直趨關中,但這條路地形險要,容易被劉黑馬堵死,被汪良臣合圍,是條死路。

二是先攻隴西,擊敗汪良臣之後再趨關中。但同樣的道理,劉黑馬可出隴山隘口支援,合力夾攻他。

隴西是汪家的地盤,渾都海遠來,既不可能速勝又不利於久戰。

為何還這麽做?

李瑕。

一切變數,皆因李瑕。

這也是劉黑馬判斷李瑕必走祁山道的原因。

李瑕不來,渾都海沒有勝算,而長安廉希憲、商挺這種天下第一等的宣撫使坐鎮,劉家也能迅速回防,幾乎不可能給宋軍步卒機會。

就像魏延的子午谷之謀,聽著唬人,細思,則過於懸危。

捉到了關鍵,也就看破了障目法。

於是戰事一起,劉黑馬親自提兵直趨天水,命長子劉元振領兵增援隴塬,防止部分蒙軍沿隴山東面而來。

這邊劉黑馬由渭河而上,才堪堪抵達天水,那邊劉元振卻已陷入了死戰。

……

“噗!”

“噗!”

箭矢不停射來,一個一個士卒倒下再地。

之後,蒙古語的戰歌傳來,甚至蓋住了戰場上的慘叫。

“天上只有一個太陽,地上只要一個大汗……”

數不盡的蒙古騎兵正策馬從山腳下狂奔而來,如同一道黑色的洪流。

遠遠的,一杆大旗出現在視線當中,被風吹著飄搖起來,像是在張牙舞爪。

“阿藍答兒?”劉元振喃喃道,“是阿藍答兒……”

他犯了一個錯誤。

花了太多太多心神去算計李瑕會走哪邊。

對李瑕的太過在意,甚至讓他疏忽了渾都海,這才是真正有實力的豺狼虎豹。

劉元振滿心滿腦只顧著想李瑕會與渾都海合擊汪良臣,結果,對方第一個要撕碎的目標卻是他。

兩萬漢軍被四萬蒙騎偷襲。

“大郎,撤吧……撤吧!”

“不能撤!把後陣押上去!”劉元振嘶聲大吼,“不能放阿藍答兒再入關中,都給我想想你們的妻兒父老!死多少人都給我堵住山道……”

“殺啊!”

他的軍陣中,已能看到越來越多的血光……

……

隴西戰場。

渾都海的七萬蒙古騎兵猶在氣勢洶洶向南逼進。

汪良臣並不急著與他決戰,不停將防線向後撤。

過了順州,兵鋒被推進到鞏昌以東、天水以北的臨洮。

渾都海當然知道,決戰地點若再深入關隴,於他而言就越不利,遂不再向前,只作猛虎將撲之勢。

臨洮,或將成雙方十數萬主力決戰之地。

兵勢鋪開,各自連綿上百裏。

天地蒼茫,遠處的山川荒涼,裸著紅色的巖石,紅得如同晚霞。

風吹過,沙塵漫天,驚動了兩軍對壘之間的一條小蛇。

它鉆過沙丘,爬進一片陰影裏。

立在那的是一塊倒地的石碑,只顯出一列秀麗古樸的唐隸。

“唐天寶五年丙戌,吐蕃寇邊,哥舒翰率驍勇馳擊,殺之略盡,馀或挺走,伏兵邀擊,匹馬不還……”

沙塵漫過來,又湮沒了最後四個字。

更遠處,有騎士狂奔,繞過偌大的軍陣,消失在天際之中。

決戰之前,雙方探馬已開始互遞消息。

……

陽平關。

此處,是從漢中西向祁山道的第一個關隘。

李瑕收復漢中之後,命茅乙兒守陽平關,以防止蒙軍寇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