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一章 議和

“平章公言重了,據下官所知正是平章公促成了此番議和,殊鄰修好,宋蒙偃戈,確利國利民也,平章公德澤在民、功在社稷。”

“本相是否還要多謝你的稱頌?”賈似道冷笑一聲。

回過頭看去,只見方才說話的是文及翁。

文及翁字時學,號本心,乃是興昌元年進士,高中榜眼,如今官任禮部郎官、學士院權直、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

“下官真心贊同平章公睦鄰講好之功。”文及翁以往與賈似道相處得不算差,今日卻故作聽不懂賈似道的陰陽怪氣,又道:“我等確實是在向官家稟奏大元使節提出的條件,至於答應與否,當然還是要看條件合不合適。”

“你們禮部懂什麽?蒙元的條件合適與否,本相自有定奪。”

“平章公見諒,接待外使正是禮部職責。而說到定奪,該由陛下定奪才是。”

賈似道皺了皺眉,沒想到這些臣子竟如此嘴硬。

自從驅走了江萬裏,一年多以來他在朝堂上可謂一手遮天,許久沒有遇到這種情形了。

他轉頭向趙禥看去,只見趙禥正十分緊張地坐在禦榻上,臉色嚇得煞白,手裏攥著一封奏折攥得緊緊的。

賈似道再看向謝道清和全玖,隔著珠簾,只隱隱看到她們目不斜視,似乎底氣很足。

至於殿上的官員,官最大的不過是禮部尚書吳堅。

孱弱的傀儡、兩個女人、一群小官……到底憑什麽敢這般行事?

賈似道的目光轉回,最後落在了趙禥手中的奏折上,已意識到那就是答案。

同時,他心裏已有了猜測,只是還不敢也不想確定。

“師相……師相就答應了元人的條件吧?”

趙禥見賈似道一臉不高興地站在那,恨不能讓人去搬條凳子來請他的師相坐,但當著太後和皇後的面,他又不敢,那只能好言相勸了。

“以後能不打仗了,該有多好……這也是師相的功績啊。”

殿上諸官員們沒想到官家如此沉不住氣,這麽快就開口了,也樂得少得罪賈似道一些,個個便不再吭聲。

賈似道一向知道趙禥是個不擔事的,懶得計較,語氣緩和了些,道:“臣既然允許元廷派使節來了,便是心中有分寸,為何官家要急在這一時。”

“元……元使今日在國賓館發了脾氣,揚言若再拖著,他們便回去了。”

“這不過是談判的手段罷了,請官家安心,將此事交由臣來辦即可。”

“師相還是現在就答應吧,免得那個……夜長夢……夢多,那個,條件也不高。”

元人提出的條件是不高。

宋每年奉大元歲幣,白銀、絹匹各二十萬,並且兩國於襄陽開設榷場互相貿易。

這歲幣宋廷給得起,通了貿易之後也許還能賺回來。

唯有賈似道一聽就暗暗警醒。

因為這正是當年他在鄂州議和時答應給忽必烈的。

這麽多年過去,他扣留了郝經,行公田法、打算法,勵精圖治,終於開始使國庫漸有積蓄。

大宋國力比當年增強,而蒙元這些年一直在被削弱。若再答應這樣的條件,豈不是越活越回去了?

“陛下,元人要的歲幣哪怕不多,那也有損我大宋國威。就由臣來與元人談判,必為大宋爭得最好的條件,如何?”

趙禥不敢應,轉頭看了一眼,焦急起來,道:“師相,就別再拖了好不好?早點訂立和約,天下臣民都會安心的。”

文及翁再次出列,道:“平章公,國威總是虛的,議和為的是讓百姓得其全生,往後邊事方定,牛馬休於林麓,疆畝遂其耕耘,太平之治。”

“出去!”

賈似道怒氣漸生,忽然擡手一指殿外,示意這些小官通通都滾。

他並不認為自己高風亮節,他也想與蒙元和談。但和談也得顧著大局,而不是一味地委曲求全。

沒想到,主戰派都無力來與他爭執,反而是一群人跳出來指責他屈服得太慢。

荒謬至極。

他是忍耐了一會才沒有吐出那個“滾”字。

“本相有要事須單獨稟奏陛下,你等先退出去。”

“對,對,朕與師相好好談談。”趙禥說過又補充道:“哦,對了,太後與皇後也留下。”

“臣等告退……”

不多時,群臣盡去。

只有文及翁在離開之前回過頭又向賈似道說了一句。

“平章公,據我所知,我們派往長安的禮部郎中俞明被李瑕殺了,此舉與公然叛逆何異?此時再不與元廷修和,如何平叛?”

“你怎知俞明是李瑕所殺?據我所知,李瑕沒有叛亂,還是宋臣。”

“唉。”

文及翁並不爭論,長嘆一聲,搖著頭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