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晚節

襄陽城西十余裏,雲居禪寺。

寺廟建於唐貞觀年間,小溪環繞,古樹參天,異常幽靜。

霍小蓮領著百余選鋒營士卒策馬而來,在天王殿外看到了百余宋軍士卒正站在一側,個個帶著儀仗。

儀仗之中,僅是大書呂文德官職的旗幟便有數十面,顯得古寺格外熱鬧。

呂文德正坐在殿中,似在欣賞自己的儀仗。

霍小蓮又繞著古寺內外仔細看了一圈,沒發現異常,遂向西去稟報。

……

李瑕曾在川蜀與呂文德打了一架。

時隔多年再見,李瑕沒有太大的變化,呂文德卻已蒼老了許多。

人就是經不住變老。

“你……太膽小了吧。”呂文德開口就道:“老子就帶了這些個旗子,嚇得你派這許多人瞧啊瞧,就那麽怕死嗎?”

“當了皇帝,該有的架子得有。”李瑕隨口應道:“你應該說‘外臣呂文德,見過唐皇帝陛下’。”

呂文德瞪向李瑕,眼中迸出怒意。

但過了一會,他低下眼簾,那習慣性的粗口沒有再罵出來。

他一個燒炭的,原本是多臟的話都會說。但有什麽用呢?垂垂老矣、重病在身,他根本就阻擋不了面前這個如旭日初生般的年輕人。

又過了一會,呂文德嘴裏“嗬”了兩聲,竟是真開口囁嚅了一句。

“外臣呂文德,見過唐皇帝陛下……稱了帝,你滋味可好受?”

“還好。”

“也有人勸過我當逆臣。”呂文德道:“但我忠於大宋……忠心耿耿。”

“你忠於你的門閥,勝過忠於趙宋。”

哪怕眼前是個將死的老人,李瑕也沒有虛言附和,實話實說。

呂文德不承認也不否認,道:“阿裏海牙帶了三萬人,不是來攻襄陽的,是來要你的命。我可以收兵力,讓他渡過漢江包圍你。”

“好。”

“但我沒這麽做。”

“這次沒有。”

“鄂州……還給我,還有老三,放了他吧。”

“可以。”李瑕道:“宋廷需承認我的帝號,並上表稱臣,唐宋為伯侄之國……”

“咳咳咳咳!”

劇烈的咳嗽聲打斷了李瑕提條件。

呂文德啐了一口在地上,道:“老子拖著大病來見你,就是想幹幹脆脆地把事定下來。我們別像那些文官,他娘的婆婆媽媽討價還價,行?”

“行。”

“那就一步一步來吧,狗屁唐皇帝陛下。先讓宋廷承認你的帝號,宋唐為兄弟之國,宋為兄。往後……往後老子管不了,你想怎樣就怎樣。”

“元宋是伯侄之國。”

“娘的!”

李瑕繼續說道:“宋廷需向我繳納歲幣,銀、絹各二十萬;通商互市,在襄陽、江陵設榷場;還有,蜀人歸蜀,秦人歸秦,當年蒙軍入蜀,有大量的蜀民攜家帶口逃到了江南。如今也該讓他們落葉歸根。從此以後,凡自稱祖籍在我大唐治下的百姓欲歸鄉,宋廷不得阻攔。如此,江陵府可以歸還給你們,但我須在江陵設置區域,駐兵、建碼頭,以迎接、保護蜀民還鄉……”

呂文德沒有在聽,斜眼看著李瑕,眼神中的怒意又再次泛起。

他越來越怒,覺得自己都要被李瑕氣活了。

他原本以為自己病入膏肓,想要在撒手人寰之前為了大宋社稷將局勢穩固下來。作主答應承認李瑕的帝號,最多再每年“賞賜”些歲賜。

要知道,當年西夏立國,李元昊經四場大戰殲滅宋軍數萬精銳,達成的和約也沒有這麽過份。

李元昊自立年號,在外以“西夏主”之名稱臣於宋,宋每年歲賜銀、絹、茶各二十五萬;對內,宋使不進入西夏都城,以維護李元昊“帝其國中自若也”的名義。

簡單來說,宋可以給實惠,但還是得有名義。

好一會,李瑕還在提條件,呂文德終於忍不住開口打斷了。

“伯侄之國,絕不可能!”

京湖十余萬精兵,由他呂文德率領抵擋李逆五萬余人。

若這一戰之後還要俯首稱臣,要官家對李瑕自稱“侄宋皇帝禥”,那只要李瑕的要求傳到臨安,首先被萬夫所指的人就是他呂文德。

——“呂文德喪師辱國!雖殺身沉族未足以謝天子也!”

都不用想,那些謾罵已撲面而來。

一世英名盡毀,他怎麽可能答應?朝廷怎麽可能答應?

說實話,呂文德來之前,沒想到李瑕會這麽過份。

但也就是到此時,他才意識到自己犯的糊塗帶來的後果有多嚴重。

平生不是沒敗過,還從來沒有一次戰敗要答應這麽恥辱的要求。

“你們可向蒙元稱臣?不願向大唐稱臣?”李瑕道。

“你本為宋臣啊!”

呂文德閉上眼,有些焦慮地深吸了幾口氣,平生少有的、努力放緩了語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