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番外篇·物哀

築前國,大宰府。

這裏處於東瀛諸島最西邊的九州島,在九州島的最北端,乃是唐軍登陸之後首先要攻破的一座大城。

二月初九,兩千唐軍步卒已經出發攻打大宰府。

史恢則隨著軍需主官領著輜重隊伍跟在後方,一邊走,一邊向俘虜佐志房了解大宰府。

“大宰府是日出神國的西都。”

佐志房提起這座前方的城池,語氣中帶著驕傲,唱著歌贊揚道:“它是大君的遠方朝廷,是天下第一都會。”

通譯將這些話翻譯出來,周圍的士卒們紛紛轉過頭,有人愣住,有人哄笑。

史恢遂學著東瀛人說話的腔調,問道:“哄哚?!”

佐志房用力點頭,道:“大宰府是按照唐長安城建造的,長安城已經毀了,而我們的西都還在。”

“哄哚?”

史恢又問了一句,終於有些期待起來。

他抵達東瀛已有三日,環目看去,都是貧瘠的土地與山林,確實有些期待見到一座大城。

從清裏開始,趕了二十余裏路,輜重終於在入夜前抵達了大宰府。

前方有唐軍正在紮營。

史恢便上前與這支唐軍步卒的主將交接,對方是個四十余歲的都統,名叫範學義。

“範將軍,紮營城外,可是還未攻下大宰府?”

“攻下了。”範學義道:“十萬倭軍還未看到,依舊是各自為戰的所謂‘武士’,六百武士守城,兩輪火銃便放倒了。”

史恢問道:“那將軍怎麽還紮營城外。”

“四裏見方的一個小邑,駐紮不下。”

史恢終究是對這“大君的遠方朝廷”的西都感到了失望。

大宰府並不大,但確實是仿著唐長安城的格局建的,中間是一條“朱雀大街”,有三十余步寬。

問題在於,這樣一條大街只怕還占據了整個大宰府的四分之一。

佐志房很興奮,為史恢指點著,介紹著這座城池。

“數百年前,當有使者來訪,會先入住海岸的築紫館,到了大宰府之後,會在那邊的客館整理儀仗,再走過筆直的朱雀大街向前面的政廳行進……”

史恢擡頭看著天,卻只感到了壓抑。

他將暫時在這裏駐紮下來,協作軍需主官調動大軍的後勤輜重。

次日,政廳。

範學義早早起來,已披好了盔甲,準備統兵向南。

倭軍已經在九州島南面集結,唐軍準備在築後的川神代浮橋伏擊他們。

史恢認為這一仗應該不難打,因為水師元帥張貴已經繞到九州島的西面登陸。另外,萊州、太倉等路的水師已在向九州島會合。

但他卻覺得範學義臉上有些凝重之色。

“王師勢如破竹,不知範將軍有何憂慮?”

範學義道:“我不擔心戰事,擔心的是如何駐屯。”

“自然是……”史恢在高麗倒是學了個正好用上的詞,遂摸著胡子大聲道:“自然是郡縣之。”

“我也曾是軍需出身。”範學義道:“這般貧瘠的地方,直到那些呱呱亂叫的武士歸服之前,軍屯會很不容易。”

“將軍是否擔心得太遠了。”

“你沒看到嗎?”範學義皺眉道:“這裏人窮到,男人只兜個襠,女人連衣服都不穿。”

史恢其實看到了,但沒想太多。

至於範學義的擔憂,他現在還沒有深刻體會。

他還要在這裏駐紮上至少一年……

……

北平。

宮城大殿。

史俊站在文官正前方,手裏正拿著一封文書看了會,其後向嚴雲雲以及幾個市舶司官員們問道:“為何不可?”

殿上還有趙良弼、郝經,以及一些出使過東瀛的臣子。

“在這一點上,我認同右相所言。”趙良弼反而先替嚴雲雲做了回答,道:“陛下既然出兵了,臣亦認為,只要兵馬未撤,後勤補給的錢糧就不能斷。”

今日之所以有這個議論,是因為對馬島、壹岐島的戰報傳來,朝堂上便有一些臣子上書,認為可以在三個月內平定東瀛,或許可以減少一些錢糧供應,在當地就食一部分軍糧。

嚴雲雲對這些聲音的反應極為強烈,當即便入宮覲見。

“陛下,臣非心憐倭民,而是以東瀛之貧,絕對供應不了大軍糧餉!”

李瑕似乎笑了一下,不知道在笑什麽。

史俊道:“右相不必激動,這些官員說的是平定東瀛之後,讓駐軍逐漸屯戍……”

“左相或許不了解東瀛有多貧瘠,我可以與你說說。東瀛境內皆山,無大江大河,田地極少,且土壤無肥力,更兼天災連年。”

這些話,嚴雲雲之前不肯在朝堂上說,因為太有可能成為朝臣們反對打這一仗的理由了。

但真開了戰,朝臣們想象不到那地方有多窮,反而有可能影響整個戰事。